词条 | 阿拉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阿拉贡1897—1982Louis Aragon法国作家。文艺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接近过达达派,后成为超现实主义主将之一。曾与苏波合写超现实主义小说《磁场》。1927年加入法共,1931年与超现实主义决裂。4次访苏。1934年开始发表以《现实世界》为总名的一组小说,歌颂工人阶级,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一生发表作品很多,主要以诗闻名于世。共发表22部诗集。1924年出版《诗歌全集》。曾任法共中央委员、法国作家全国委员会主席。获得过列宁国际和平奖金。 阿拉贡1897~1982法国诗人、小说家。青年时在巴黎大学学医,1917年入伍,在军医院工作时结识布勒东与苏波,三人都反对战争,追求文学创新。1919年一道参加查拉(1896~1963)所领导的达达主义运动。“达达”本是幼儿语,意为“马”,用以标榜该派反对传统、反理性及无政府倾向。阿拉贡等创办的杂志《文学》成为该派的喉舌。(这儿的“文学”二字实为反意。)1924年三人又创办《超现实主义革命》杂志,发表宣言,倡导超现实主义文学。该派强调文学表现人的潜意识,在非理性的“超现实”中展示生活本质。192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巴黎的乡下人》被认做该派的代表作。此后开始接近马克思主义思想,1927年加入法共,后多次留居苏联。1928年与马雅可夫斯基妻妹爱尔莎结婚。30年代,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倡导文学应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的人”。积极翻译、介绍苏联文学,参加欧洲反法西斯斗争,同时创作了大量联系现实斗争的诗歌、散文、小说,开始写作其系列长篇小说《现实世界》,包括《巴塞尔的钟声》 (1934)、《豪华市区》 (1936)、《双层车上的旅客》(1942)、《奥雷利安》 (1944)和《共产党人》 (1949~1951)。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他曾受党委托编成两卷本纪实文学《共产党人》,整理发表了许多烈士的遗作,以后即以此为素材创作了同名长篇小说。小说讴歌了法共党员树立的丰功伟绩,揭示了他们真实的精神世界,1957年获苏列宁和平奖。他忠于党的事业,在文学上不断求新,成为战后法左翼文学的主将。 阿拉贡1897—Aragon,Louis法国诗人、小说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他曾在陆军医院工作。1919年他与勃勒东、苏波等人创办《文学》杂志,鼓吹“下意识的写作经验”。他们三人后来都成为超现实主义文学的主将。他坚决反对走传统文学的道路,竭力倡导现代主义。1920年他发表了超现实主义代表作品《欢乐之火》和《安尼赛》。接着他的《巴黎的乡人》问世,对超现实主义文学产生重要影响。1928年他的创作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参加了法国共产党。纳粹占领时期,他转入地下积极参加抗敌斗争,写下许多富有战斗性的诗歌,鼓舞人民抗击法西斯的斗争。如《断肠集》、《蜡人馆》等诗歌在当时很有影响。在战争时期,他创作了系列长篇小说《豪华市长》和《巴勒的钟声》等。从1947年至1951年,相继出版了6卷集长篇小说《共产党员们》,着力歌颂了烈士们的英雄业绩。195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受难周》标志他创作的新方向。晚年他创作的小说《处死》和《戏剧小说》等,始终没有脱离超现实主义。著名长篇小说《共产党员们》已有中译本,书名为《共产党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