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细跳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41 阿细跳月彝族民间舞。流传于云南省路南县圭山地区和弥勒县西山地区。是彝族的两个支系——阿细人和撒尼人共同喜爱的自娱性集体舞。舞时,男的弹奏大三弦,吹笛子,女的面对男的拍掌起舞。人数不限,多则上百人。舞蹈不分季节都可跳,平时多从月亮高挂时,一直跳到红日东升,方能尽兴,“跳月”由此得名。基本动作有三步乐、登跳步、点步等。伴奏乐器除自身弹奏的三弦和笛子外,还可加进月琴、小三弦、低音三弦、高低音笛等。 阿细跳月管弦乐曲axi tiaoyue程云原曲,秦鹏章改编。该曲为1951年中国青年文艺工作团参加柏林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的舞蹈《阿细跳月》而作。乐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抒情的序奏,表现宁静柔美的月夜,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旷野的月光下。第二部分以传统的“跳月”音调为基础,采用移调、转调的方法变化发展,以表现不断变换的舞蹈场面。第三部分采用5/4拍子的主题: 阿细跳月彝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多在自称“阿细”和“撒尼”人的云南彝族聚居地区流行。为青年男女的一种社交舞蹈。男舞者一般弹大三弦或吹笛子与女舞者对舞。节奏欢快。节日 时常在月光下或围着火把跳至深夜,故得名。 阿细跳月即“阿西跳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