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西跳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阿西跳月彝族民间舞蹈。亦称“跳乐”或“跳月”。流行于云南路南、弥勒等彝族聚居区,彝族阿细人、撒尼人多在夜间围篝火而舞,故名。据传很久以前,阿细人居住地发生了一场大火,阿细人扑打了九天九夜,因地面被大火烤得滚烫,他们不得不常换脚,或单脚跳着继续扑打。火被扑灭后,为欢庆胜利,大家模仿扑火时的样子,换着脚跳起舞来。后逐渐演变为今天的“阿西跳月”。每逢节日,喜庆之夜,人们聚集在草坪上,男的弹起三弦、月琴,吹起竹笛,边奏边舞;女的则合拍与之对舞。主要动作是跑三步停两拍向前抬脚,同时拍手和原地跳转。舞蹈节奏鲜明,情绪欢快,气氛极为热烈。 阿西跳月一作“阿细跳月”。亦称“跳月”。自称为“阿西”、“撒尼”的彝族的民间舞蹈。流行于云南弥勒、泸西、路南彝族自治县一带。为青年男女社交、娱乐活动之一主要形式。每逢*火把节、春节、国庆节等喜庆节日, 青年男女欢聚在草坪上。跳时姑娘们手牵手,拉成圆圈,左右摆动,拍掌以为节奏,旋转而舞。男子弹起*大三弦,吹起笛子,并以月琴伴奏,同女子共舞。舞蹈基本动作是跑三步,停两拍,向前抬脚和原地跳转、拍掌等,节奏明快清新,情绪欢悦饱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