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陆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45 陆机

西晋文学家。对连珠式推论贡献颇大。所作连珠,以两段式为多,亦有三段式的。其推导过程更为复杂。如“(臣闻)仕重于力,才尽则困,用广其器,应博则凶。是以物胜权而衡殆,形过境则穷。故明主程才以效业,贞臣底力而辞丰。”整个推导过程,既有演绎又有归纳,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呈现出辞句间错综的“互相发明”关系。原有集,已佚。后人辑有《陆士衡集》。

陆机261—303LuJi

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吴(今江苏省苏州)人。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出身于东吴世族大家。20岁时,吴灭,退居旧里读书。太康十年(289)到洛阳拜访太常张华。以才能为世所重。曾附会贾谧,参与“二十四友”之游。历任国子祭酒、太子洗马、著作郎等职。后成都王荐为平原内史。太安初,为成都王率兵讨长沙王,兵败被杀。
陆机是西晋太康、元康间著名文学家,后人誉为“太康之英”。诗歌注重形式技巧,追求辞藻和对偶。多摹拟前人写作乐府诗和拟古诗。如《拟古诗》模仿《古诗十九首》,曾名重一时。此外记行诗《赴洛道中作》二首,写去国远行途中所见所感,内容真切,较少雕饰,是他五言诗的代表作。陆诗以辞藻典雅、句法整饰见长,但也有雕饰刻炼太过的毛病。
今存赋27篇。《叹逝赋》写亲故凋零,感叹人生,笔法深曲。《文赋》最为有名,是文学史上最早采用“赋”的体裁写成的文学理论著作,对文学创作过程、方法、体式、技巧等问题作了探讨。又有《吊魏武帝文》,因感慨曹操遗令而作,“序巧而文繁”,笔法多变化。《演连珠》50首,每首8句,说理精深,属辞圆熟。
明人张溥辑有《陆平原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今人郝立权有《陆士衡诗注》。

陆机261—303

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西晋文学家。出身于东吴世族大家。二十岁时,吴灭,退居旧里读书。后任国子祭酒、太子洗马、著作郎等职。其诗歌注重形式技巧,追求辞藻和对偶。多摹拟前人写作乐府诗和拟古诗。如 《拟古诗》模仿《古诗十九首》,曾名重一时。《赴洛道中作》二首,写去国远行途中所见所感,内容真切,较少雕饰,是其五言诗的代表作。陆诗以辞藻典雅、句法整饰见长,后人誉为“太康之英”,但也有雕饰太过的毛病。今存赋二十七篇。《文赋》最为有名,是文学史上最早采用“赋”的体裁写成的文学理论著作,对文学创作过程、方法、体式、技巧等问题作了探讨。明人张溥辑有《陆平原集》。

陆机261—303Luji

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父陆逊为东吴丞相,父陆抗为东吴大司马。吴亡,陆机与其弟陆云退居故里。后入洛阳,得张华引荐,享誉京师,并成为贾谧“二十四友”之一。历任国子祭酒、太子洗马,著作郎等职。后入成都王幕,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参加成都王讨伐长沙王的战争,兵败被杀。陆机是西晋太康年间声誉最高的文学家,被称为 “太康之英”。其诗多为乐府和拟古诗,《赴洛道中作》二首抒写去国离乡的悲苦之情,感情真挚,凄楚动人,是其五言诗的代表作。陆诗形式整饬,辞藻繁缛,对仗工整,表现了雍容华贵的形式美,然不免雕琢、繁缛之弊。其赋今存27篇,以《文赋》为最有名,其文名作颇多,《吊魏武帝文》、《豪士赋序》、《演连珠》等,均对偶工整,声律和谐,用典繁密,是西晋骈体文的典型,陆机即成为骈体文的奠基人。有 《陆平原集》传世。

陆机261~303

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西晋文学家。他的祖父陆逊、父亲陆抗都是三国时吴国的名将。他生得高大英俊,才华出众。父亲死后,他出任牙门将。后来吴国灭亡,陆机在家中闭门读书。西晋太康末年,陆机与弟弟陆云同到京城洛阳,文才从此闻名,当时被称为 “二陆”。
陆机有建功立业的志向,受到大臣张华的赏识,后来又为成都王司马颖所器重,官平原内史,世人称为陆平原。等到司马颖讨伐长沙王司马乂,任命陆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兵败被谗,为司马颖所杀。
陆机的诗文辞藻宏伟、华丽,讲究排比、对偶,开六朝文风之先。他的诗现存104首。代表作品有《拟古诗》、《赴洛道中作》、《门有车马客行》、《长歌行》和《叹逝赋》、《吊魏武帝文》等。此外,他著的《文赋》是一部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对10种文体的风格特征作了分析,第一次将创作过程、方法、形式技巧的问题提上文学批评的议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后人辑有《陆士衡集》。

陆机

认为美是审美对象丰富多样的客观属性,能使人心灵愉悦,可以“移心”。认为“览壮艺以悦观,聆和乐而怡心”,感官和心灵的舒畅是美感的特征。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会因人、因时、随世而各不相同。提出艺术创作内容和形式“双美”的命题。重视创作中的感情因素,强调继承、创新及灵感的作用。提出“诗缘情”的著名命题。参见“文学”中的“陆机”。


陆机261—303

西晋文学家、文论家。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吴丞相陆逊之孙,吴大司马陆抗之子。吴亡,10年不仕。太康末,与弟云至洛阳,名动一时,时称“二陆”。入晋,曾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其诗追求藻采、对偶,多为拟古。骈文成就高于诗,《辨亡论》、《吊魏武帝文》较有名。所作《文赋》为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著作。原有集十四卷,已佚,宋人辑有《陆士衡集》。参见“美学”中的“陆机”。

陆机


陆机261—303

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陆机的《文赋》,是探讨文艺美学的专门著作,也涵盖了散文美学的理论和观点。因其研究的深入与论述的具体,其价值在陆诗之上。他写《文赋》的目的是“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利害之所由”,以利于创作上的“曲尽其妙”,但全文重点不在前者,而在于后者。他从文章创作的原因讲起,广泛论及构思、谋篇、行文、风格、体裁以及他体会到的创作甘苦。他本是作家,加上潜心体味,精心表达,因此《文赋》在探讨文学创作内部规律上,十分深入和具体,这是《典论·论文》所不能相比的。其中许多精到的见解,对刘勰的文学理论颇有影响。


陆机261——303

字士衡,吴郡(今江苏松江县附近)人。祖逊、父抗皆三国吴名将。少时任吴牙门将。吴亡,家居勤学。太康末与弟同至洛阳,是太康时期文坛最著名的作家。陆机的诗注重形式,雕琢词句,成就不如散文。他的散文《文赋》是一篇名作,总结前人的写作经验又结合自己的创作感受,目的是“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内容包括文学创作的过程与经验,如文学上的想象、感兴和文学语言的创造性等问题,也谈到了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等文体的特征。另外,他的《演连珠》、《叹逝赋》和《吊魏武帝文》都很可观。《吊魏武帝文》对曹操功业的估价很有见地,那种凄怆的吊古之情也写得很浓郁。


陆机

陆机

字土衡,吴郡吴县华亭 (今上海市松江) 人。祖逊,父抗,皆三国名将。陆机少时任吴牙门将。吴士,十年不仕,居家读书,太康末,与弟陆云同至洛阳,文采倾动一时,时称 “二陆”。入晋,历任太子洗马、著作郎、中书郎等职,后成都王荐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及成都王(司马颖) 讨长沙王 (司马义),陆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兵败被谗,为颖所杀。《隋书·经籍志》 著录有集四十七卷,已散失。宋人辑有 《陆士衡集》 十卷,严可均收其入 《全晋文》 卷九十六至九十九。陆机是太康 (280—289) 时期重要诗人。刘勰说: “张潘左陆,比肩诗衢”(《文心雕龙·明诗》)。沈约说: “降及元康,潘陆特秀。” (《宋书·谢灵运传论》)钟蝾说: “陆机为太康之英” (《诗品序》)。可见陆机在当时诗坛影响是很大的。陆机的诗今存116首,内容比较贫乏,形式讲究辞采、对偶。《拟古十二首》 模仿 《古诗十九首》,历来受到批评,清代王夫之说 “平原拟古,步趋若一”。但也有少数比较好的篇章。陆机的乐府诗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艺术上比较成熟。陆机描写行役、离别的诗,情景交融,真实感人,如《赴洛道中作二首》。陆机的赋现存25篇,多为感时咏物思亲之作,思想深沉,感情真挚,富有生活情趣,如 《叹逝赋》、《浮云赋》、《思归赋》,等等。陆机的文现存22篇,多结合现实,有感而发,议论时事,说明事理,情浓意深,形象感人,如《吊魏武帝文》、《汉高祖功臣颂》 等。陆机是中国古代有影响的文学理论家。他的名著 《文赋》,以艺术构思为中心,全面探讨了文学的创作过程,阐述了许多重大的文学理论问题。陆机主张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应该完整的统一起来,内容起主要作用,强调艺术构思过程中情与物的结合,强调想象的重要作用,他提倡创新,反对抄袭,对感兴、立意、修辞、剪裁、音律等表现方法和技巧都有深刻的论述。

陆机

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中国古典文学词典)。西晋时期文学家。生于261年,卒于303年。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在太康、元康年间的文学家中声誉最著。《晋书·陆机传》载,陆机所作诗、赋、文共约300余篇。今存诗107首,赋27首,文127篇,此外还有一些史学、艺术方面的著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6: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