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陆逊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17 陆逊183—245

三国时吴军统帅,军事家。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嘉定县)人,本名仪,字伯吉,出身士族,孙策婿。少孤,刻苦读书,有定国安邦之志。年21孙权任为东西曹令史,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领县事有政绩。后孙权令以右都督讨丹阳费栈,他虚张声势,猛攻一方智破山寨,费栈兵败自杀,收降俘数万强者为兵。建安二十四年(219),与吕蒙共谋袭取荆州。擢授抚边将军,兼领宜都太守,封华亭侯。刘备为夺回荆州伐吴,孙权任为大都督,他采避长击短、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方针,自秭归实施5、6百里之战略退却,至夷道、猇亭一线转为防御,与蜀军相持6个月。黄武元年(222)闰大月,以火攻大败蜀军。未几又大破魏扬州收曹休于石亭。后任荆州牧,长镇武昌。内调后,官至丞相,因屡谏孙权废太子事未见纳,忧愤而死。

陆逊183—245

三国时孙吴将领。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本名议,江东大族出身。孙策之婿。少孤,年二十一始仕于孙权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任海昌(今浙江海宁西南)屯田都尉,并领县事。时值该县连年干旱,他开仓谷以赈贫民、劝督农桑,并召兵镇压吴、会稽、丹杨、鄱阳等地叛民,授定威校尉。善谋略,曾与吕蒙共谋袭取荆州。黄武元年(222年),孙权任为大都督拒刘备攻吴,以火攻大破蜀军于猇亭(今湖北宜都北)。黄武七年(228年),又破魏扬州牧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潜山县东北)。后任荆州牧,久驻武昌(今湖北鄂城)。赤乌七年(244年),代顾雍为丞相,掌吴国兵权。孙权欲废太子,他屡谏不被采纳,忧愤而死,时年六十三。

陆逊183—245

本名议,字伯言,三国吴郡吴县 (今上海市) 人。世江东大族,父为九江都尉陆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府。后还吴,初为孙权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 并领县事。其时连年干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权以兄策之女配逊,以为帐下右部督。又与吕蒙商定袭取关羽之计,于建安二十四年 (219) 攻克公安、南郡,拜逊抚边将军,领宜都太守,封华亭侯。逊又率兵攻打蜀将,大破之,前后斩获招纳,凡数万计。权以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黄武元年 (222),刘备率兵攻吴,权以逊为大都督,假节,率众将等五万人迎击。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陆逊乃以逸待劳,坚守七八个月,待蜀兵疲惫意沮,乃用火攻。于是蜀军大败,“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刘备逃入白帝城中,仰天长叹: “吾为逊所折辱,难道是天意吗?”备死,其子刘禅即位,诸葛亮秉政,与权连和。权每与禅、亮书信,常请陆逊过目,有所不安,便令改定。黄龙元年 (229),拜逊上大将军,右都护。又征逊辅太子,并掌荆州及豫章三郡事,董督军国,时有征战。赤乌七年 (244),逊代顾雍为丞相。及太子有废立之议,逊上疏谏争。太子太傅吾粲坐数与逊通信,下狱死。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愤不平,于赤乌八年病故,时年63岁,家无余财。

陆逊183—245

三国吴名将。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大族。孙权侄婿。精于谋略,曾与吕蒙定袭取关羽之计。黄武元年(222年),以火攻计大破刘备于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后又破魏扬州牧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怀宁、桐城间)。官至丞相。参见“军事”中的“陆逊”。


陆逊183—245

三国吴国名将。本名议,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豪门。孙策之婿。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用计智取了战略要地荆州,战败名将关羽。两年后,刘备率军数十万伐吴,锐不可挡,他领兵抗击,在兵力悬殊情况下,坚守七八月不战,待蜀军疲惫,实行火攻,取得彝陵之战的胜利。吴黄武七年(228年),破魏扬州牧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怀宁、桐城间)。后佐太子孙登镇守武昌。官至丞相。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