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白尘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陈白尘1908—Chen Baichen

现代剧作家。原名陈增鸿。江苏淮阴人。1908年3月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中学时代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对文学创作发生兴趣。1926年秋,考入上海文科专科学校,接受进步思想,参加国民党左派地下组织,致力于进步学生运动。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他愤然退出国民党。同年秋,入上海艺术大学文科学习。1928年转入南国艺术学院,有机会参加田汉编导的一些演出。1929年离开“南国”,与好友在镇江、上海、涟水、淮阴一带组织剧社,推动戏剧运动。1930年曾一度去过日本。陈白尘早年发表的作品主要是小说。1925年3月,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另一世界》发表于《小说世界》。1928年又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漩涡》。1929年,连续出版了《一个狂浪的女子》、《罪恶之花》、《归来》等三部长篇和中篇《歧路》、短篇集《风雨之夜》。这些小说受到鸳鸯蝴蝶派的一定影响,大多以暴露统治者的罪恶和同情被压迫的劳动人民为主题。
“九·一八”事变后,陈白尘曾与朱凡等人组织南风社。1932年,在淮阴参加“反帝大同盟”和中国共青团。同年秋被捕,在狱中仍坚持写作。1935年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参与筹备中国剧作者协会,并组织剧团赴四川演出。在这一时期,他虽仍有小说作品发表,但主要精力已转移到话剧创作方面。1931年,他发表了独幕剧《汾河湾》,1932年发表了《虞姬》、《街头夜景》、《马嵬坡》等独幕剧。这些早期剧作虽然有些是由旧剧改编,但不少剧目内容有所翻新,开始受到广泛的注意。抗战时期的作品更多。独幕剧《未婚夫妻》、《禁止小便》,多幕剧《魔窟》、《乱世男女》、《大渡河》、《岁寒图》等,或者直接讽刺黑暗现实,或者借古喻今,对宣传抗日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抗战胜利后,陈白尘写成了三幕剧《升官图》。这个剧作通过一个盗贼所作的一场升官发财的黄粱美梦,曲折而又辛辣地揭示和讽刺了国民党官僚们的强盗本质,预示了他们必然垮台的下场。剧作的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仅成为陈白尘的代表作,也是当时最著名的讽刺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66年,陈白尘有电影剧本《宋景诗》、《鲁迅传》等。1979年发表了七幕历史剧《大风歌》。1981年,发表了根据鲁迅小说改编的七幕话剧《阿Q正传》。

陈白尘1908~

中国剧作家、小说家。原名陈增鸿。出生于江苏省清河县城(今江苏省淮阴市)一商人家庭。中学时代就接受五四新文学影响。1926年,考入上海文科专科学校。1927年,入上海艺术大学文科学习。后追随田汉,成为南国社的重要成员。1929—1932年,他流浪各地,曾短期赴日,并与友人组织多种演剧团体。1932~1935年,因宣传抗日而入狱,在狱中,他坚持写作。1935~1937年,滞留上海。1973年抗战爆发后到重庆、成都等地从事戏剧文化活动,组织建立中华剧艺社,四川省立音乐戏剧学校、中央大学任教或兼课。1946年回到上海。1948年参加组织地下的上海戏剧电影工作者协会,上海解放后该协会正式成立,他被选为主席。1949年陈白尘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南方第二代表团副团长、上海市文联秘书长等职。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曾担任过文化部剧本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协理事、秘书长、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副主编,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
陈白尘他的文学成就突出体现在剧本创作中。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共写作话剧和电影剧本50多部。他的剧作尤以喜剧和历史剧见长,喜剧《结婚进行曲》、《升官图》、《阿Q正传》以讽刺为主,泼辣犀利,构思大胆奇妙,既有漫画化的彩想像,又有性格化的出色描写,荒诞与真实统一于一体。喜剧性与悲剧性交相映衬。他的历史剧 《大渡河》、《大风歌》等都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力作。


陈白尘

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生于1908年。原名陈增鸿、陈征鸿,江苏淮阳人。1926年,陈白尘考入上海文科专科学校学习,1927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学习,1928年,又考入南国艺术学院继续学习。此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29年,他与郑君里等人一起组织发起 “摩登社”。1932年,陈白尘出版了他的第 一本长篇小说《漩涡》,同年参加反帝大同盟的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在淮阴被捕,此后三年在狱中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与独幕剧作品,其中短篇小说集有 《曼陀罗集》、《小魏的江山》、《茶叶棒子》等,独幕剧有 《街头夜景》、《父子兄弟》、《虞姬》等。1935年,陈白尘出狱以后,便在上海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从此时至抗战爆发发前夕的戏剧创作主要有《石达开的末路》、《金田村》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陈白尘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参加了 《保卫卢沟桥》的创作和演出。抗战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其中主要有《魔窟》、《大地回春》、《秋收》、《乱世男女》、《结婚进行曲》、《大渡河》、《岁寒图》、《升官图》等。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陈白尘在上海主要从事电影创作,这期间创作了《幸福狂想曲》、《天官赐福》等电影剧本,同时还参与了电影《乌鸦与麻雀》的创作。新中国成立以后,陈白尘曾先后担任上海戏剧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上海市文联秘书长、上海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副主编、南京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等职。这一时期的主要创作有:电影剧本《宋景诗》、《鲁迅》等,话剧剧本《纸老虎现形记》等,历史剧《大风歌》等。陈白尘几十年来辛勤笔耕,留下了丰厚的戏剧、电影文学作品,为中国现代戏剧、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中为陈白尘

陈白尘1908—

现代剧作家、戏剧活动家、小说家。出生于江苏淮阴。原名陈征鸿、陈增鸿,曾用笔名墨沙、江浩等。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就读于上海文科专科学校、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在校期间,受新文学熏陶,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参加了国民党左派地下组织,致力于进步学生活动。1928年10月,陈白尘以“白尘”署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漩涡》出版。次年长篇小说《罪恶之花》、《归来》相继问世。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继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九月被捕,在狱中以陈白尘、墨沙之名先后发表独幕剧《虞姬》、《街头夜景》、《马嵬坡》、多幕剧《除夕》。短篇集《曼陀罗集》、《小魏的江山》、《茶叶棒子》中所收的作品大都写于这一时期。1935年3月出狱后,改写历史剧,抗战前夕发表了著名剧作《石达开的末路》、《金田村》等。抗战开始后,陈白尘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参加领导上海影人剧团和中华剧艺社等戏剧团体,团结了大批导演和演员,在成都和重庆等地演出了许多抗日、进步剧目,受到大后方观众热烈欢迎。其间创作了许多密切配合抗日斗争的剧本《芦沟桥之战》、《魔窟》、《岁寒图》等。1946年8月回上海,参与筹建昆仑影业公司,开始创作电影剧本,与陈鲤庭合写了《幸福狂想曲》。1947年又写了《天官赐福》,集体创作了《乌鸦与麻雀》。1949年至1966年间,创作了电影剧本《宋景诗》、《鲁迅传》等。1979年发表了多幕历史剧《大风歌》和同名电影剧本。1980年改编《阿Q正传》为话剧和电影剧本,自选的《陈白尘剧作选》也于同年出版。晚年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均有所创新,给人以历史的启示和艺术美的感觉,结构完整,言简竟赅,人物刻画颇有深度。

陈白尘1908~1994

现当代剧作家。原名增鸿、征鸿。生于江苏淮阴县一店员家庭。中学时即发表小说。后进入南国艺术学院从事戏剧活动。20世纪30年代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被捕入狱。此时写有抨击黑暗现实的戏剧《街头夜景》、《虞姬》和反映监狱生活的几个短篇小说集。出狱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历史剧《大渡河》,以石达开一生的事迹,展示太平天国的兴衰过程及其失败的根源,对当时国统区争取民主的运动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抗战爆发后创作了不少讽刺喜剧,其中《乱世男女》描写南京的一群都市渣滓逃往大后方的种种丑态,是当时著名的讽刺作品。但其讽刺艺术成就最高的剧作则是1945年上演的《升官图》,它通过两个强盗在一夜之间当上知县和秘书长的梦境,以荒唐而又真实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官场的肮脏腐败,歌颂了人民群众觉醒后的巨大力量,获得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此时期较重要的剧作还有《结婚进行曲》、《岁寒图》等。抗战胜利及新中国成立后,作有《幸福狂想曲》、《乌鸦与麻雀》、《宋景诗》、《鲁迅传》等著名电影剧本和历史剧《大风歌》等。历任上海戏剧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陈白尘

中国剧作家。1908年3月2日生,1994年去世。江苏淮阴人。早年是南国社的重要成员。1929至1932年,先后参加民众剧社、摩登社、南国社等戏剧团体的组织工作。抗战时期,在重庆、成都等地参加抗战戏剧运动。曾参加上海影人剧团、上海业余剧人协会、中华剧艺社的组织领导工作。并在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四川戏剧音乐学校任教。还任《华西日报》、《华西晚报》、《新民报》副刊主编。1949年后,历任中国作协秘书长、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1978年,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一生创作剧本50多部。以喜剧和历史剧著称。喜剧代表作是:五幕剧《结婚进行曲》(1942)、三幕剧《升官图》(1945)等。历史剧的代表作是:《大风歌》(1981)等。其他代表作有正剧《岁寒图》。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