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40 隋581—618581年北周隋国公杨坚废北周末帝,建国号隋,称皇帝,583年都大兴(今陕西西安)。589年灭南朝陈,统一全国。杨坚之子杨广继位称炀帝,618年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杀,隋朝灭亡。历2帝,38年。 隋 世 系 表 隋581-618Sui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统一王朝。杨坚为北周外戚,女为周宣帝皇后。周静帝年幼即位,杨坚总揽军政大权,逐渐翦除异己,为夺取政权扫平了道路。周大定元年(581)二月代周称帝,建国号隋,建元开皇,是为隋文帝。开皇八年(588),隋文帝以晋王杨广为统帅,大举伐陈。次年,攻下建康,俘后主陈叔宝,接着又陆续平定南方全部州县。隋的统一,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南北分裂近三百年的历史,顺应了这一历史时期民族大融合的主潮流,使中国历史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隋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开皇二年、三年颁布关于均田和租调的新令,对授田规定、纳租调限额、服役等方面都做了调整,负担比北朝有所减轻。文帝采纳高颎建议,实行“输籍之法”,检括逃亡、隐漏之户,大大增加了国家编户,扩大了征收赋役的对象。文帝还确定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为行政中枢的中央官制,简化地方行政机构,建立起一套严密的官僚体系。改革选举制度,九品以上的地方官一律由中央任免,废除了辟举制,基本结束了大族豪强垄断地方实权的局面。废除了九品中正制,炀帝时新创进士科,为普通地主参加政权开辟了道路。开皇十年,隋文帝改革府兵制,适应了民族融合的要求,有利于统一的完成和巩固。隋初修订《开皇律》,改革币制,统一度量衡,兴修水利等。上述一系列措施,使隋朝中央集权逐渐巩固,国力逐步增强,社会经济由恢复走向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隋朝帝系表 隋朝代名。杨坚于公元581年开创,历文帝、炀帝、恭帝、越王4代皇帝至公元619年被李渊推翻,历时38年。隋代结束了中国169年的南北割据状态,统一了中国,并为唐代的发展兴盛奠定了基础。 隋古代谓残余的祭品,亦泛指祭品或尸祭。《周礼·春官·守祧》:“既祭,则藏其隋。”郑玄注:“隋,尸所祭肺脊、黍稷之属,藏之以依神。”又《周礼·春官·小祝》: “赞隋。”郑玄注: “隋,尸之祭也。”孙诒让正义: “尸之祭也者,谓尸未食前之隋祭也。” 隋581—618年朝代名。周静帝冲龄即位,周宣帝皇后 (时为皇太后) 之父,杨坚总揽朝政。周大定元年 (581) 杨坚代周称帝,建国号隋,建元开皇,是为隋文帝。开皇八年 (588),文帝令晋王杨广为统帅大举伐陈,次年攻下建康 (今南京),俘后主陈叔宝,统一了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南北分裂近300年的历史,顺应了这一历史时期民族大融合的主潮流,使中国历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隋王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开皇二、三年颁布新的均田、租调令,对授田规定、纳租调限额、服役等方面都做了调整,农民负担比北朝有所减轻。实行“输籍之法”,检括逃亡、隐漏之户,大大增加了国家的编户,扩大了征收赋役的对象。中央官制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为行政中枢,简化地方行政机构,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职官制度。改革选举制度,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吏一律由中央任免,废除辟举制,基本上结束了大族豪强垄断地方实权的局面。隋初时修订《开皇律》,改革币制,统一度量衡,兴修水利。开皇十年,改革府兵制。炀帝杨广新创进士科,废除九品中正制,为普通地主参政开辟了道路。上述一系列措施,使隋朝中央集权增强,社会经济由恢复走向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户口由400万户增加到近900万户,仓储丰实,手工业、商业都有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也很发达。隋王朝与周边的各少数民族虽互有战和,但经济、文化交流逐步扩大,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进一步加强。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全长数千里,贯通南北,适应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的需要,对后世的历史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隋炀帝杨广为杨坚次子,靠谋略夺取帝位,在他统治期间,中央集权得以进一步巩固,但繁重的力役、兵役连年不休,营东都、修长城、开运河、巡幸各地,每次工程动辄征发几十万到数百万丁男,甚至役及妇女。大业八年 (612)、九年、十年三征高丽,人力、物力、财力耗费巨大,死亡众多,给劳动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尤其是山东、河北地区,作为东征基地,又连遭水旱灾害,苦难尤为深重,隋末农民大起义也终于在这一地区拉开序幕。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打击并瓦解了隋王朝的统治,各地豪强和军府将领纷纷乘乱割据。李渊父子于太原起兵,占据关中一带。隋炀帝被杀后,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隋历文帝、炀帝、恭帝3世,共38年。虽其短暂,但它建立起的一系列制度,直接影响了唐王朝。 隋581—618sui朝代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富庶而暂短的王朝,使自东晋南北朝以来分裂长达三百年的国家重归于统一。北周大定元年(581),大丞相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因其父杨忠为随国公,故建国号隋(去“走”改随为隋),建都大兴(陕西西安),建元开皇。杨坚是为隋文帝。开皇八年(588)十一月,隋文帝经过长期准备,以晋王杨广为统帅,大举伐陈。次年正月即灭陈统一全国。为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在经济方面,隋文帝施行了“大索貌阅”和“输籍之法”(《隋书》卷二十四《食货》)。“大索貌阅”即按农民年龄、体貌特征大规模核查户口,以防逃避赋税徭役。“输籍之法”,是由政府规定划分户等的标准,作为定样,颁发到地方依样划分户等,再由政府规定各等民户负担的赋税徭役,从轻定额低于豪强地主的剥削,使大量依附于豪强地主的农民转为国家编户,经济上削弱了豪族,增加了国家的收入。推行均田,调整租调力役。每丁受露田80亩,桑田或麻田20亩,妇人受露田40亩,奴婢受田与民同,但有人数限额,丁牛受田60亩,一户限4牛;租调一般按一夫一妇征收但成丁年龄从18岁提高到21岁,调绢从一匹(4丈)减为2丈,每年服役从一个月减为20天,后又允许50岁以上的人输庸代役,减轻了农民负担。统一了钱币和度量衡。在政治方面,废除北周官制,综合改革汉魏南朝以来各朝官制,确立了三省六部的中央官制;省并州县,并改州、郡、县为州县两级制,地方九品以上官的任免权收归中央;废除魏晋以来门阀世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由地方官荐举,考试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炀帝时又设进士科,科举取士制度初具规模;颁行“开皇律”,废除了前代一些酷刑。军事方面,文帝又改革府兵,使之成为与均田相结合的兵农合一的制度。炀帝为加强对关东和江南的控制又营建东都,开凿运河,客观上也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联系,隋王朝统治的时间不长,但人口和耕地面积都有较大增长,粮食储积充盈,隋政府先后设置了许多大粮仓,历史记载其储积可供五、六十年之用。手工业、商业也都有所发展,对外贸易往来进一步扩大,与台湾的联系也更为密切。强大、富庶的隋王朝疆域东、南到海,西到新疆东部,北到大漠,西南到云南、广西、越南北部,在统一、集权方面比秦汉时期更为加强。隋末,炀帝无休止地征发徭役、兵役,修筑长城,巡游各地,又三征高丽。滥用民力,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赋税也日益加重到预收十年之租的程度,人民无以为生,大业七年(611)农民起义首先在山东爆发,并迅速席卷全国。大业十三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拥立代王杨侑为帝,第二年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缢杀,占据关中的李渊便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称帝,建唐朝,隋亡。共38年,历3帝。 隋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地方为州、县两级。大业三年 (607),隋炀帝又改州为郡,地方形成郡、县两级。属地在今湖南者8郡,共领34县。隋初曾置潭州和永州2总管府,不久即废。8郡为长沙、衡山 (衡阳改)、桂阳、巴陵、零陵、武陵、澧阳 (石门改)、沅陵。南朝所置衡东、永阳、邵陵、平阳、岳阳、药山、南阳、夜郎、南平、南义阳等郡,俱废。所辖34县中,有15县为陈故县,且辖地未变。即: 洡阴 (耒阳改)、新宁、卢阳、晋兴 (晋宁改)、巴陵、华容 (安南改)、沅江(药山改)、冯乘、石门、孱陵(作唐改)、三元陵、龙檦、盐泉、辰溪、慈利 (零阳改)。经省并和改置,辖地变化较大的有: 长沙,临湘县改,省浏阳、醴陵2县并入; 衡山,省湘乡、湘西2县并入; 益阳,省新康县并入; 邵阳,省扶夷、都梁2县并入; 衡阳,并临丞、新城、重安三县地置; 郴,省便县并入; 临武、省南平县并入; 湘阴,岳阳改,废玉山县并入; 湘潭,省茶陵、攸水、阴山、建宁四县并入; 罗,省吴昌、湘滨2县并入; 零陵,省应阳、永昌、祁阳3县并入; 永阳,省营浦、谢沐2县并入; 营道,省泠道、舂陵2县并入; 武陵,废临沅、沅南、汉寿3县改置; 龙阳,析汉寿县之半并入; 澧阳,析石门县和南义阳郡地置; 安乡,废南义阳郡改置; 崇义,废北衡州 (崇州)改置; 大乡,省酉阳、迁陵2县并入。 隋朝代名。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统一王朝,都长安。581年杨坚代周自立,国号隋,589年统一全国。618年亡国。共历3帝,38年。609年时隋最强盛,两京统郡190个、县1255个,有户8907536,人口46019956。 隋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的朝代。开皇元年至武德元年(581年~618年)。开皇元年(581年)北周重臣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定国号隋,改元开皇,以大兴(今陕西长安)为都城。杨坚即隋文帝。隋建立后,积极准备统一全国。八年(588年),隋出兵51万攻陈,九年(589年)正月,隋军攻克建康,俘陈后主,陈朝灭亡。结束了自西晋末16国以来286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重归统一。隋的疆域,东、南临海,西达新疆东部,西南至滇、桂和越南北部,北抵大漠,东北迤至辽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