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随园诗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随园诗话诗话。清人袁枚(1716—1798)撰。十六卷,补遗十卷。枚有《小仓山房文集》已著录。此编多记当时文坛轶事,亦品评古今诗人及诗作。斯编颇为集中地阐发袁氏“性灵说”主张。作者继承明末公安派进步传统,反对拟古与矫饰,提倡抒写性灵,写真性情。对沈德潜“格调说”、翁方纲“肌理说”、王士祯“神韵说”均表不满,尤其全面反对沈、翁之说。在诗歌理论上,亦不乏较好之见解。然书中记低级趣事、艳事过多,反映出封建士大夫之低级趣味,颇无足取。清人梁章鉅《退庵随笔》有所批评,近人郭沫若《读<随园诗话>札记》几全部否定。有乾隆间随园自刻本,一九六○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标点本。 409 随园诗话古代论诗专著。清袁枚撰,因枚晚年自号随园老人而名此书。全书16卷,补遗10卷。内容多是文坛掌故和诗歌创作趣事,也有对古今诗人及作品的品评,阐发了袁枚“性灵说”的文学主张。其论诗,上承明代公安派文学理论,反对复古摹拟,主张独抒性灵,反对沈德潜的“格调说”,主张写真性情,写新鲜感受。同时注重诗的自然浑成而又不废雕琢之功。书中对王士祯的“神韵说”、翁方纲的“肌理说”也均有批评。此书是继叶燮《原诗》之后的又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诗话,对清代诗歌创作的复古之风,是一有力抵制。但它的所谓“性灵”,仍不过是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易引导诗歌创作进入脱离社会现实之歧途。 随园诗话诗话。二十六卷。清袁枚(生平见《小仓山房集》条)撰。 随园诗话清袁枚(号随园)撰。十六卷,补遗十卷。袁氏论诗倡性灵说,崇尚流露真性情,反对盲目尊古、拟古,重“真”、“活”、“新”。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顾学颉校点本。 随园诗话十六卷。《补遗》十卷。清袁枚(1716—1797)撰。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外任,历任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等地知县,颇有政声。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晚年又自号仓山居士。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也是这一时期重要诗论家,他继明代公安派、竟陵派而持性灵说。《随园诗话》为袁枚主要论诗著作,是清代一部著名的诗话作品,内容繁富,流传甚广,影响很大。《随园诗话》集中阐发了性灵说的诗歌理论,提倡抒写性灵,写真性情,反对拟古和矫饰,批评沈德潜的格调说和翁方纲的肌理说,对王士祯的神韵说也表示不满。袁枚在此书中对古今诗人诗作、诗歌流派及清代诗坛多有评述,同时也记载一些当时诗歌创作的趣闻、逸事,耐人诵读。《随园诗话》有乾隆五十五年(1790)、五十七年随园自刻本,民国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铅字排印本,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校点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