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集贤殿书院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集贤殿书院

官署名。唐代置。掌撰集文章,召集名士等事。《旧唐书·职官志》: “集贤殿书院: 〔开元十三年 (公元725年) 置。汉、魏以来,职在秘书。梁于文德殿内藏聚群书。北齐有文林馆学士,后周有麟趾殿学士,皆掌著述。隋平陈之后,写群书正副二本,藏于宫中,其余以实秘书外阁。炀帝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厢貯书。自汉延熹至隋,皆秘书掌国籍,而禁中之书,时或有焉。及太宗在藩府时,有秦府学士18人。其后弘文、崇文二馆皆有。玄宗即位,大校群书。开元五年,于乾元殿东廊下写四部书,以充内库,置校定官4人。七年驾在东都,于丽正殿置修书使。十二年,驾在东都,十三年与学士张说等宴于集仙殿,因改名集贤,改修书使为集贤书院学士。其大明宫所置书院,本命妇院,屋宇宏敝。永泰元年 (公元765年) 三月,诏仆射裴冕等13人,每日于集贤书院待诏。〕 集贤学士: 学士知院事1人,副知院事1人,判院1人,押院中使1人。侍讲学士,修撰官,校理官,待制官,留院官,检讨官。孔目官1人,专知御书典4人,知书官8人,书直、写御书100人,搨书6人,书直8人,装书直14人,造笔直4人。”(见: 集贤学士)

集贤殿书院

原名丽正修书院。唐代宫廷修书、藏书及教学之所。开元年间建于朝省。《新唐书·百官志·集贤殿书院》: 开元五年 (717),乾元殿写四部书,置乾元院使,有利正官4人,以1人判事:押院中使1人,掌出入宣奏,领中官监守院门; 知书官8人,分掌四库书。六年,改乾元院为丽正修书院,置使及检校官,改修书官为丽正殿直学士。八年 (720),加文学直,又加修撰、校理、刊正、校勘官。十一年 (723),置丽正修书学士,光顺门外,亦置书院。十二年 (724) 于东都明福门外亦建丽正书院。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唐六典》载,集贤殿书院设有学士、直学士、讲学士、修撰官、校理官、知书官等。集贤院学士,掌刊辑古今经籍,以辨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入直禁中。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而征求焉。其有筹策之可施于时,著述之可行于代者,较其才艺,考其学术而申表之。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月终则课于内,岁终则考最于外。集贤殿书院由宫廷藏书、校书发展为集贤才学士以备皇帝及朝廷顾问,入直宫中,故兼多种职能。后世的书院因此得名而演变为民间或官方的藏书、教学和学术研究机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