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雨花台烈士陵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328 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外,因滨临长江故道,沉积大量色彩瑰丽、花纹奇妙的雨花石,故又称“玛瑙岗”、“聚宝山”。据说早在1400多年前,梁代有位云光法师在此宣讲佛法,感动苍天,落花如雨,因称雨花台。此后,一直是民族英雄浴血斗争的场所。东晋梅赜曾在此屯兵,抗击北方“胡人”的南侵。南宋杨邦义严辞拒绝金兀术多次诱降,在此剖心,壮烈殉国。山上还有在此牺牲的辛亥革命烈士墓。1927至1949年间,10几万中华好儿女在此牺牲。他们中有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恽代英,组织过省港大罢工的邓中夏,领导过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罗登贤等。1949年12月14日,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建立雨花台烈士陵园。陵园包括大型烈士群雕、革命烈士纪念碑和近年新建的大规模的纪念馆等。雨花台下,还有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长干塔和 “江南第二泉”等古迹。 雨花台烈士陵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华门外。雨花台原名石子岗。相传南朝梁时高僧云光法师曾在此讲经,感动佛祖,天降落花如雨,故改称雨花台。高约100米,长约3500米。在国民党统治期间,在此被杀害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达10万以上。为缅怀先烈英雄事迹,1950年兴建了雨花台烈士陵园,毛泽东为纪念碑题写“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陵园中有大型烈士群雕,高10.3米,长14.2米,表现了烈士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陵园正门为一对高达11.7米的花岗岩石柱,象征“十月革命”道路。陵园东部有“革命烈士史迹陈列馆”。陵园内雪松挺拔,翠柏常青,水杉参天,桂花馨香,生机盎然。 雨花台烈士陵园在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外。雨花台,原名石子岗,因附近盛产五彩缤纷的玛瑙石,也叫玛瑙岗。高100余米,长约3500米。1927年至1949年的22年间,国民党在此设刑场,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达10万人,雨花台上洒遍了烈士鲜血。恽代英、邓中夏等烈士都在此英勇就义。为纪念先烈,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兴建烈士陵园。陵园占地52亩,由五个山岗组成,建有烈士群墓、殉难处牌坊、纪念亭和烈士就义花岗石群雕等;在主峰竖立有毛泽东手书“死难烈士万岁”纪念碑;主峰东麓建有革命烈士史迹陈列馆。陵园内并保存有近代革命斗争历史遗迹,如辛亥革命起义军阵亡将士人马冢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