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鲁土司衙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鲁土司衙门

古建筑群。位于甘肃永登县连城乡大通河畔。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自明初至民国经营500余年,屡有扩建。它是中国土司建筑中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宫殿式古建筑群,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司官署的标本。整座建筑坐北朝南,依山傍水,恢弘壮丽。主体建筑有大照壁、牌楼、六扇门、仪门(提督军门)、大堂、如意门、燕喜堂、朝阳门,祖先堂(五风楼)等。东侧由前向后依次为佣人院、书房院、内宅前院、内宅后院和大观园。大观园内有绿竹亭、八针亭、梅花亭。西侧有仓院、马厩、中军院、妙因寺(家寺)和小教场等。整个衙门占地约1.5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它以中国北方传统建筑手法为主,吸取皇家宫殿、民间庭院、坛庙寺观、府第庶舍之长,融合了汉、藏、蒙、土等民族建筑的特色,风格独特。建筑布局严谨,整体和谐,华贵威严。198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鲁土司衙门

位于永登县连城镇连城村大通河西岸。鲁土司始祖脱欢为元皇室后裔,明初率部降明,被封为连城土司。三世什伽时,因屡建战功,得赐鲁姓。统治区域包括今永登县、红古区和天祝县南部、永靖县东北部以及青海省民和、乐都两县东部,是明清时期甘青地区较有影响的土司之一。至民国20年1931年土司制度废除止,共传19世,凡561年。鲁土司衙门坐北向南, 现占地面积32 475平方米,是一组由官衙、私宅和家庙组成的建筑群。其中衙门、宅院等初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清嘉庆二十三年 (1818年) 又仿清宫建筑扩建, 奠定了规模宏大的建筑格局。主要建筑以衙门为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由大照壁、牌坊、大门、仪门、大堂、如意门、燕喜堂、朝阳门、祖先堂、大库房等10组主体建筑构成5座院落。各组建筑布局对称,建筑形制变化多端,匠心独具。院落之间,利用台级逐渐升高的地基处理方法,突出了土司衙门的森严威仪。衙门东侧配置二堂、书院、寝院和官园等建筑。西侧为妙因寺。它以中国北方传统建筑手法为主,吸取皇家宫殿、府第宅院、寺院园林的特点,融汇汉、藏、蒙、土等民族建筑的特色,是一座保存较完整的中国封建社会土司官署的标本。现设有鲁土司衙门文物保管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