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雨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雨衣yǔyī防雨的外衣。先秦时已有蓑草、羽缎等材料制成的,南北朝时,有油布、绢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其形式以无袖者居多,着时披搭于肩,下长及膝。另有雨裳、雨帽,合为一套。唐许浑《村舍》诗之一:“自剪青莎织雨衣,南峰烟火是柴扉。”宋庄绰《鸡肋编》卷上:“河东食大麻油,气臭,与荏子皆堪作雨衣。”高承《事物纪原·雨衣》:“《事始》曰:凡雨具,周已有,《左传》云陈成子衣制仗戈。杜预注曰‘制,雨衣也’是矣。《炙毂子》曰:帷绢油制之。及油帽,陈始有之也。”《元史·兵志四》:“凡铺卒皆腰革带,悬铃,持枪,挟雨衣,赍文书以行。”明刘若愚《酌中志》卷一九:“雨衣、雨帽:用玉色、深蓝、官绿杭绸或好绢,油为之。先年亦有蚕茧纸为之,今无矣……御前大内臣值穿红之日,有红雨衣、彩画蟒龙方补为贴里式者。”《清史稿·舆服志二》:“雨衣,雨裳,民公、侯、伯、子、文、武一品官,御前侍卫,各省督、抚,皆用红色。二品以下文、武官,皆用青色。” 雨衣(清代刻本《大清会典图》)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