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
是川端康成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入围作品之一,也是川端康成所有作品中最为人们所称道,且拥有读者群最多的作品。这部小说无论是艺术手法,抑或是美学追求,都代表了川端文学的最高成就。
《雪国》写于1935年,最初分章独立,断断续续发表在杂志上。1937年收辑成书,后几经改削,再三推敲,前后赓续12年,直至1947年才最后定稿,出版单行本。小说的情节相当简单,主要描述的是岛村三次从东京到雪国温泉村与驹子交往的故事。小说以岛村第二次去雪国,在火车上偶遇一位行将就木的病人和一个细心护送病人的美丽姑娘——叶子为开端,岛村为叶子那“近乎悲凉的美”所吸引,他一方面与驹子周旋,另一方面又倾爱于叶子,小说最后以岛村准备与叶子同道回东京时,叶子却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死为结局。书中岛村对浮生若梦的喟叹,驹子爱而不得所爱的哀怨,叶子对意中人生死两茫茫的忆念,再辅之以雪国山村的清寒景色,使全书充溢着悲凉的基调。这正是日本文学以悲为美的美学传统的体现。
女主人公驹子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人物。小说主要从表现她坚持记日记、喜欢读小说、刻苦练三弦等日常生活的具体情节,以及她的爱情态度这两个方面塑造了这个执著地追求爱情、有顽强的意志、富有同情心与自我牺牲精神的具有日本传统的女性美的人物形象。在创作方法上,这部小说充分体现了川端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人物描写上重视感觉,刻画细腻; 在结构安排上自由灵活,活而不乱; 在艺术风格上幽美哀婉,抒情味极浓。
长篇小说。川端康成作。1935年开始创作。叙述东京一位中年西方舞蹈研究者岛村,离别妻子,3次只身到多雪的北国山乡,与当地艺妓驹子厮混和他们间的爱情纠葛,表现了爱与死的主题,对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妇女深表同情。小说善于捕捉瞬间事物的意象和感觉,描绘有声有色的世界;借鉴了意识流创作手法;作品虚实相映,寓情于景。被认为是亚洲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