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需要层次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需要层次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08—1970)提出的一种需要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它们由低级到高级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各级需要层次的产生和个体发育密切相关,婴儿期主要是生理需要占优势,而后产生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到了少年、青年初期,尊重需要日益强烈。青年中晚期以后,自我实现的需要占优势。每一时刻占优势的需要支配着一个人的意识,成为他行为的核心力量,已经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行为的推动力量。他还认为,较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需要呈波浪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需要层次论Xuyao cengci lun关于人类需要结构的一种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40年代初提出。最初,该理论将人类需要分为呈层次出现的5类:❶生理需要。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包括人们对饮食、居住、衣着、药物和性交等需要,这是维持人们生存的最低需求。 人类基本需要 需要层次论一种影响较大的动机分类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20世纪50年代提出。认为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排成一个金字塔形的系统。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可归纳为五个层次(见图)。高层需要的发展基于低层次需要的满足。高层需要对社会有较大的价值。 需要层次论行为科学关于激励动机的一种理论。亦称基本需要论。由美国的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下列五种:(一)生理的需要,指衣、食、住、性的满足和医疗保健等,是维持生存的需要。(二)安全的需要,包括劳动条件和职业的安全保障、住所和财产的安全、社会保险等。(三)社交的需要,亦称爱的需要,包括爱情、感情、归属某个团体、与同事间的友好融洽关系等。(四)尊重的需要,指自尊、尊重他人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对地位、权力、声誉的追求等。(五)自我实现的需要,指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充分发挥人的才能,获得成就等。马斯洛认为,上述基本需要构成从低到高的层次。一般人是从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开始,进而再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并成为驱动行为的动力,只有对人的高一级需要的满足,才能提高其积极性。如果获得了高层次的需要,却没有低层次的需要,则可能牺牲高层次需要去追求低层次需要。但是马斯洛也认为这些只是对需要满足的一般模式,有些人则可能为了高级需要而抑制低级需要。需要层次论对于研究需要、动机和行为的规律,调动人的积极性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引起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的广泛注意。但是它过分强调个人的需要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忽视需要的社会性因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需要层次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们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主要是: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