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青主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24 青主1893—1959

音乐学家、作曲家。原名廖尚果,又名黎青、黎青主。广东惠阳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赴德国学习法律,兼学哲学和音乐。1922年回国,曾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等职。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被国民党通缉,避居香港等地。1928年在上海经营以出版乐谱为主的书店。1929年应萧友梅之邀,受聘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校刊编辑和《乐艺》季刊主编。1934年离开音乐界,曾任教同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从事德文教学和译著。在《乐艺》、《音乐教育》诸刊物上,发表音乐评论、小品、随感等文章60余篇; 创作《我住长江头》(李之仪词,1930)、《大江东去》(苏轼词,约1929)等抒情独唱曲,大部收入《清歌集》(1929)、《音境》(1931)两本歌集。并著有我国近代较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论著 《乐话》(1930) 和 《音乐通论》 (1933)。

青主1893—1959

音乐学家、作曲家。原名廖尚果,曾用名黎青主。广东惠州人。辛亥革命前是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堂学生。武昌起义时参加进攻潮州府的武装行动。民国成立后以功臣资格去德国留学,入柏林大学法学系,兼学钢琴和作曲理论。192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先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秘书、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国民党革命军第4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广州起义失败后,他遭国民党政府通缉,改名青主来到音乐界。他应肖友梅邀请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并担任校刊《音》和《乐艺》季刊的主编。他在《乐艺》上发表译著和论文多篇及创作多首。他的音乐美学著作《乐话》和《音乐通论》在音乐界和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1934年,他脱离音乐界以教书为职,先后任教于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青主的创作主要是以古诗词为歌词的艺术歌曲。他努力运用音乐表现手段描写刻画古诗词原有的意境,情感真挚,风格高雅,其中《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是中国艺术歌曲中难得的佳作。

青主1893—1959Qingzhu

原名廖尚果,又名黎青主。音乐学家、作曲家。广东惠阳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曾参加过潮州战役,1921年赴德国学习军事,后改学法律,兼学哲学和音乐,业余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1922年回国,曾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在上海经营以出版乐谱为主的X书店。大革命失败后,被国民党通缉,辗转逃往香港。1929年应肖友梅之邀,到上海受聘于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并任校刊编辑的《乐艺》季刊主编。1934年离开音乐界,曾任教同济大学。建国后,转入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教德文。著有《乐话》和《音乐通论》,是我国近代较早的具有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论著。发表音乐评论、小品、随感等60余篇,还写了一些抒情独唱曲,大部收入《清歌集》、《音境》二本歌集。其中《我住长江头》、《红满枝》、《赤日炎炎似火烧》、《大江东去》,音乐有民歌和吟诵韵味之特色。1934年后,停止了音乐方面的活动。解放后,主要从事德文教育,并翻译介绍了一些音乐美学著作,如丽莎的《音乐美学问题》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