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静脉输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药液持续地滴入静脉,用以补充体液、营养,维持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治疗给药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输液部位有四肢明显的静脉,如肘部的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前臂内侧静脉、手背静脉、足背及内踝等处的静脉。现在输液多采用一次性密闭式输液器,把药液准备好,中心铝盖去掉套上网兜,先用75%酒精棉签消毒药瓶的橡皮塞盖,后打开输液器袋,把近滴管端的针头套取下插入药瓶中央,再把排气短管的针头插入药瓶中央,将带有过滤棉的一端固定在网兜上。左手将药瓶倒转高举,右手同时拿住输液导管,并捏滴管处产生负压以利液体快速下流,排出少量液体,驱净管道中的空气,然后扭紧螺旋夹将药瓶挂在输液架或衣架上(图2—2—10)。输液前应先让病人小便,然后选择合适的静脉,在其上部用橡胶管稍加压结扎,使静脉充盈明显(图2—2—11)。用2.5%碘酒在进针局部做环形消毒(直径5~6厘米)待干后用75%酒精脱碘,让病人握拳,再一次查看输液管道无气泡即可进行静脉穿刺,见有回血将针头的1/2~2/3推入静脉内。松开橡胶管及输液管下端的螺旋夹,同时让病人松拳。用胶布条固定针栓部、接管处在肢体上,最后用一块消毒纱布或棉块盖在针头的穿刺部位,用胶布条固定好,不能配合的病人应用夹板固定(图2—2—12)。然后调整药液滴速每分钟80~120滴,应根据病人年龄、病情由医生决定。同时给病人输液的肢体摆放一个舒适体位,以避免长时间输液导致疲劳。如输液在1瓶以上时,可预先将全部药瓶用输液短管串连连续输注(图2—2—13)。静脉输液是一项技术性强、无菌技术要求较高的操作,应由受过严格训练的护理人员操作。在家庭中输液时,护士必须观察一段时间,认为没问题并指导家属掌握输液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后方可离开。家庭输液配合要点:输液的环境应清洁,输液前先拖地或用湿笤帚清扫地面,清洁后通风,擦净放置药物输液用具的桌面。输液过程中不要在房间内捅炉火、铲灰,以免尘土飞扬污染药液。输液过程中若针尖部肿胀疼痛,是药液自静脉中溢出,应拔除针头重新输注。输液管道中如发现气泡,可用手指弹击使其返入滴管中,避免空气进入静脉造成空气栓塞,无法排除时应拔除针头。输液减慢或不滴时,要查看针头是否移位、针尖斜面受阻,可帮助病人活动一下输液的肢体,调整螺旋夹观察滴速,恢复正常可继续滴注。一般500毫升药需1.5~2小时输完,当液体走到滴管下端时可拔针。固定在针眼处的纱布胶条暂保留,压迫片刻防止出血。输液中若病人主诉发冷甚至寒战,是发生了输液发热反应,应停止输液与医护人员联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