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面指占有长宽二度空间的形相。面是人们的一种抽象概念,理论上它是线运动构成的。构图中的面,是由线的交搭或色的涂染构成的。不同形状的面其个性不同(参见“形”条)。面的有机交搭可以引起人的视错,产生“体”感。在构图中从抽象因素和平面分割角度来说,“面”和排除视觉体积因素的物象的“形”含义是相同的,后者外形是不规则的“面”。构图中面的大小、位置及其色的刺激强度不同,引人注意程度不同,因此在构图中的作用不同。 面泛指面条,面食的一种。汉时,人们将面食统称为 “饼”,《汉书·宣帝纪》 载,“宣帝 (前73~前49年)微时每买饼,所从买家辄大售,亦是自怪。”因此,古代面食不作面条,晋时叫 “汤饼”、“汤玉”; 唐时叫“不托”或“馎饦”。(参见“汤饼”、“馎饦”条)。唐宋时的面条,或热或冷。浇面的浇头既有“精浇(瘦肉浇头)”,又有“臕浇(肥肉浇头)”。食时,“旧只用匙,今皆用筋 (筷子)”,说明到北宋时,面条已成为“长条”形。元代出现了“挂面”,且品种增多,忽思慧《饮膳正要》就收有“春盘面、山药面、羊皮面”和“秃秃麻食”等二十多种。经一千多年的发展,面条的制作,逐渐形成了擀、抻、揪、切压和煮、蒸、炒、炸等多种方法。面食以面料论,有五香面、山药面、玉延索饼等;以制作特点论,有拨刀面、三刀面等;以形态论,有龙须面、缕面等; 以浇头论,有八珍面、熟脍面、插肉面等;以食用场合论,有长寿面、春盘面等。现今,面条不但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主食之一,而且还成为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热门食品”,并出现了新的品种——方便面。 面Mian绘画构图要素之一。占有长宽二度空间形相。面,是一种抽象概念,理论上是点的扩展或是线的运动构成的,分为直线构成的面和曲线构成的面。构图中的面,是由线交搭而成的。在构图中从抽象因素和平面分割角度来说,“面”和排除视觉体积因素的物象的“形”是相同的。 面Mian凡是线运动的轨迹就会形成面。这虽然是抽象概念的面,但对于工艺美术设计方面,有助于认识和处理面的问题。面有一定的形状和起伏变化,有一定的位置,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但是没有厚度。面是由边线规定着轮廓,以不同形式存在边缘。柱面的两端有边缘,完整的球面无边缘。面的连接可以形成体,也可以理解为体是由面的包围而形成的。面的主要类型有:平面、曲面、柱面、球面、自由曲面等几种。具体的造型的面,不仅表现为形态,同时还有质地、色彩等方面的表现。面的表现与光有着很紧密的关系,只有通过光才能更好地反映面的各种特征。 面春盘面:白面条100克,羊肉50克切碎,羊肚肺(熟)50克切碎,鸡蛋一个,蘑菇、韭黄、苔菜、生姜各适量、胡椒、盐、醋等少许。先用清水煮面条、蘑菇、生姜,半熟时放入羊肉、鸡蛋、熟羊肚、肺及苔菜;临熟放入韭黄、胡椒粉、醋少许即可。此面适于多种疾病恢复期食用。山药面:白面500克,鸡蛋两个(去黄),豆粉30克,山药250克,羊肉100克,姜、葱、盐适量。先将山药煮熟捣泥,与面、蛋清、豆粉同和做面条;另煮羊肉做汤煮面,放入姜、葱、盐即可。此面补虚益气,适于体质素弱,气血两亏者食用。鸡汤面:面条100克,鸡汤300毫升,酱油、盐、味精适量。此面适于老年人营养不良或患肺结核、慢性肾炎者食用。粉 砂仁藕粉:砂仁1.5克,木香1克,藕粉30—50克,白糖适量。先将砂仁、木香研为细末,拌入藕粉中,用开水冲熟加糖即可。此粉醒脾和胃,理气止呕。适于气阻中焦、脾胃失和者食用。糯米粉掐粉:羊肉500克,草果5个,良姜6克,羊肝250克,胡椒15克,面酱适量,糯米粉1000克,豆粉500克,盐醋适量。先将羊肉、草果、良姜熬汤滤净,再煮羊肝、面酱,熬取清汁,下胡椒粉、豆粉同做掐粉,食时加盐、醋。此粉补中益气,适于肝脾两虚,中气不充而引起的肢体乏力,食欲不振等症。鸡头羹粉:鸡头实(即芡实米)磨成粉,带肉羊脊骨一副。先煮羊脊骨熬汁,用汁调鸡头粉20—30克,再加入姜、葱等佐料煮熟即可。此粉益精气,强筋骨,适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等症。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