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鞑靼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鞑靼

古族名。亦作“达怛”、“达旦”、“达靼”、“达达”、“塔坦”、“塔塔儿”等。唐开元二十年(732)刻《阙特勤碑》突厥文部分,称其东邻为“三十姓达怛”,为鞑靼始见。会昌二年(842)李德裕所撰《赐回鹘嗢没斯特勤等诏书》提到“黑车子达怛”,是为鞑靼见于汉籍之始。分布于契丹之北、骨利干东南,有学者认为即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室韦集团。在漠北突厥、回纥、黠戛斯相继强大之时,部分鞑靼人先后受到奴役统治,并在各政权代兴更替之际,陆续进入大漠南北,填补了回鹘西迁后的位置。至唐末五代,阴山鞑靼与中原晚唐五代的政权先后建立了归属朝贡关系。 辽时称“阻卜”, 金时称“阻䪁”, 宋人称“塔塔”。辽、金先后设节度使、招讨司管辖鞑靼各部。随着突厥、回鹘的向外迁徙,鞑靼的名称传到中原和西方以后,逐渐成为回鹘以后蒙古高原各部的统称。除鞑靼本部外,中原亦称漠北的蒙古部为黑鞑靼,漠南的汪古部为白鞑靼,森林狩猎部落为生鞑靼,甚至一些突厥部落如乃蛮部也被称为鞑靼。西方通常将蒙古诸部以至中国北方诸民族泛称为鞑靼。

103 鞑靼

中国北方古代民族的泛称。或作达怛、达旦、塔塔儿、达达等。其名最早出现于唐代,最晚止于明代,如“三十姓达怛”,九姓达怛、阴山达怛、黑车子达怛。但外国国文献直至近现代仍有使用。鞑靼是蒙古族的先民。突厥覆亡后,鞑靼向西发展,势力达于青海一带。至金泰和2年(1202)成吉思汗征服塔塔尔部之后,鞑靼族在历史上被蒙古族所取代,蒙古族也常自称达达,而答答带、答答里带、答答儿歹、答答歹等称都是达达自称的所有格词形变化。历史文献上对不同分布地域和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不同的鞑靼族,也常有不同的称呼,如对活动在漠北地区的称为黑鞑靼或生鞑靼; 对活动在漠南地区的称为白鞑靼或熟鞑靼。元代对活动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的非蒙古语系的民族,称为水达达。明代对元朝灭亡后活动在北方草原上的蒙古族称作鞑靼。

鞑靼

中国古代北方有多重含义的民族泛称。又作达怛、达旦、达靼、达达、塔塔儿等。唐代突厥文碑铭及汉文中,有关于鞑靼人活动的最早记载。7至8世纪,室韦人分为九部。进入8世纪以后,称为 “三十姓达怛”的呼伦贝尔高原室韦人,在反抗突厥的斗争中发展为“人数众多、强大、富有的部落”。一些室韦人向西、向南逐渐移动,也被称作达怛。可见,唐代鞑靼人的活动区域正是室韦人的活动区域,且二者称谓在汉籍中时常被互通互用。元代又将鞑靼译为“塔塔儿”。唐代,是鞑靼人发生巨变的时期。8世纪中叶,突厥为回纥所灭,此后的一个世纪,突厥在漠北的地位为回纥所取代。回纥汗庭时期,漠北有九姓达怛,漠南有阴山达靼、黑车子达怛。突厥的灭亡和此后回纥的西迁及契丹人的远征外蒙古高原,都为鞑靼人提供了大批涌入外蒙古高原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机会。鞑鞑人于9世纪前后形成了自阴山南北至青海的广泛分布,并协助唐朝镇压了唐末黄巢起义。辽朝时,契丹人征服了室韦,使其臣属。契丹人称室韦——达怛人为“阻卜”。为鞑靼立传,自《五代史》正式开始。金朝时对鞑靼沿用“阻卜”的称呼。两宋、辽、金时期,称漠北的蒙古部为黑鞑靼,漠南的汪古部为白鞑靼。鞑靼、白鞑靼、黑鞑靼,在成吉思汗时期均被统一到蒙古国大家庭中。元时,讳言鞑靼,故纂修辽、金史时,均以“阻卜”的称呼代替鞑靼。元朝灭亡后,明朝又把东部蒙古成吉思汗后裔各部称为鞑靼。《明史·鞑靼传》详述了明代北边蒙古各部的兴衰。

鞑靼

又作“达怛”、“达旦”、“达靼”、“达达”、“塔塔儿”等。中国古代北方有多重含义的民族泛称。1.唐代突厥统治下的一个部落,继突厥之后强盛。2.宋、元人对蒙古各部泛称。3.明代对元亡后蒙古人通称。

鞑靼

中国古族名。亦称“塔塔儿”、“达旦”、“达靼”、“达怛”、“塔坦”等。为突厥统治下的部落,突厥衰亡后,一部分归顺回鹘、黠戛斯。到唐末五代,阴山鞑靼与中原的唐王朝、后唐、后汉、后周建立联系。到宋、辽、金,除鞑靼本部外,把漠北的蒙古部称为黑鞑靼,漠南的汪古部称为白鞑靼,森林部落称为生鞑靼,这时的鞑靼逐渐成为蒙古高原各部落的通称。辽时,这些部落多受辽所置府的羁绊。金时,属于金。蒙古兴起时,鞑靼分六部,七万余户,游牧呼伦贝尔湖一带,13世纪初,为蒙古所灭,成为蒙古族的组成部分。明代,把东蒙古成吉思汗的后裔各部称为鞑靼,这些部落逐渐发展演变为漠南蒙古及漠北喀尔喀蒙古,后统于清。西方还通常将蒙古诸部以至中国北方诸民族泛称为鞑靼。

鞑靼

古族名,又作“达旦”、“达靼”、“达怛”、“塔塔儿”、“塔坦”。为突厥属部,后一部分归顺回鹘、黠戛斯。唐末五代时,阴山鞑靼与唐朝、后汉、后唐、后周建立联系。到宋、辽、金时,鞑靼逐渐成为蒙古高原各部落的通称。蒙古兴起时,鞑靼游牧于呼伦贝尔湖一带,13世纪初被蒙古所灭。明代,把东蒙古成吉思汗的后裔称为鞑靼,他们逐渐发展为漠南蒙古及漠北喀尔喀蒙古。西方史学家将蒙古诸部以至中国北方诸民族,泛称为鞑靼。

鞑靼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名。亦作“达怛”、“达旦”、“达靼”、“达达”、“塔坦”、“塔塔儿”。唐代始有史载,有9姓与30姓之分。分布在突厥东部、契丹北部,被突厥统治,后归附回鹘、黠戛斯。唐末至五代,与中原王朝联系增强。《五代史》正式为其立传。宋、辽、金时代,鞑靼范围扩大,除本部塔塔儿外,还包括蒙古高原诸部。辽兴起后,臣服于辽;金兴起后,臣属于金;但时常侵扰金朝边界。又与西北蒙古为仇。1202年,成吉思汗征服塔塔儿部。鞑靼成为蒙古族的组成部分。明代,鞑靼指的是元顺帝退出大都后到林丹汗这一时期所统治的蒙古人。这些部落发展为漠南蒙古和漠北喀尔喀蒙古。此外,鞑靼在西方通常是指蒙古诸部和中国北方民族。

鞑靼

亦作“达怛”、“达旦”、“达靼”、“达达”、“塔坦”、“塔塔儿”等。中国古族名。唐中叶始见于史, 称“三十姓鞑靼”、“九姓鞑靼”。分布于突厥以东, 契丹之北,为突厥统治下的部落。突厥衰亡后,一部分一度归服回鹘、黠戛斯。至唐末五代,阴山鞑靼与中原地区的唐王朝、后唐、后汉、后周等建立联系,陆续归附或朝贡。宋、辽、金时代,除鞑靼(塔塔儿)本部外,亦称漠北的蒙古部为黑鞑靼,漠南的汪古部为白鞑靼, 森林狩猎部落为生鞑靼。“鞑靼”一名逐渐成为蒙古高原诸部的通称。辽兴起后,这些部大多处于辽王朝统治之下, 受辽所置府的羁绊, 不断遣使贡献,接受册封,以至为辽保卫州塞或随从征战。金兴起后,臣属于金,受金东北路、西北路、西南路三招讨司统辖,每岁入贡。蒙古兴起时期,鞑靼(塔塔儿)分布于呼伦贝尔湖一带,分六部,有七万户,十三世纪初为蒙古所灭,成为蒙古族的组成部分。元亡以后, 明代又把东部蒙古成吉思汗的后裔各部称为鞑靼, 这些部逐渐发展演变为漠南蒙古及漠北喀尔喀蒙古, 后统一于清。此外, 西方通常将蒙古诸部以至中国北方诸民族泛称为鞑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