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顾恺之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370 顾恺之约346—406

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画家。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曾先后为桓温、殷仲堪参军,官至散骑常侍。顾氏博才多艺,工诗赋、善书法,尤精绘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主张写生 (画像)时须“定远近,以瞩其对(实物)”,“空其实对则大失; 对而不正则小失”。刻画人物在于精神实质,曾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树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画人注重点睛,自云:“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 (阿睹,即‘这个’,指眼珠)。”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根毫毛,而益觉有神。在建康(今南京)为瓦棺寺作《维摩诘像》壁画,工毕欲将点眸,满城人争相观,寺门一开,似若神光显耀,轰动一时。唐张彦远论述恺之作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唐张怀瓘评曰:“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其画师法卫协而别开生面,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似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顾氏不仅于画坛堪称大家,而对绘画理论建设,尤是独步千古。其著述有《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有专条)、《论画》。书中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见解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史有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并称“六朝四大家”。画迹极多,因时代久远,多已不可睹,现仅流传下《女史箴图卷》(有专条)传为早期摹本,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被英军从清宫劫去;《洛神图卷》(传为宋人临本)和《列女仁智图》(传为后人摹本),现均藏故宫博物院。

顾恺之约345—460

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钖人。曾先后作过参军和散骑常侍等小官。但他一生主要从事绘画活动,在中国美术史上是最早以绘画为职业的文人画家,工诗赋,善书法,尤精绘画,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流传作品有《女史箴图》(今藏英国伦敦博物馆)、《洛神赋图》(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各藏一件)、《列女仁智图》(北京故宫藏)。据有关专家考证,《女史箴图》为唐人摹本,其他两件为宋人摹本。另有理论著作《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论画》传世。其中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传神阿堵”等主张,影响深远。
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特殊地位。首先,他为历代文人画家树立了榜样,提高了绘画的身价,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绘画不再被看作低贱的职业。其次,他把体现对象之神作为艺术追求的目标,从而把绘画境界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第三,奠定了“以形写神”的理论基础。第四,成功地创建了密体画派,影响深远(见彩色图版)。

顾恺之Gukaizi约346—407

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生于晋陵无锡,出身于贵族,曾任散骑常侍。精诗文,通书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画人注重点睛,自云“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还擅长壁画,在建康瓦棺寺绘《维摩诘像》壁画而轰动一时。后人论述他作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并称他的风格为“密体”。他还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其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长期影响着中国画坛。传为顾恺之所作的《女史箴图》(唐摹本)是依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文章内容是教育宫女如何为人的一些封建规范,图卷则通过对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描写,展示出一系列动人的女性形象。整个画卷有人物、静物、山岭、走兽、日月、云气、器具等,反映了我国绘画发展至魏晋时代,在题材上、构思上、造型上及手法上的基本特征。全画格调高古,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线条连绵不断,如春云行空,在舒缓平静中体现出含蕴、飘忽的感觉。产生虽静犹动的效果。顾恺之将传统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另二件传为顾的作品分别是《列女传·仁智图》(宋摹本)和《洛神赋图》(宋摹本)。

洛神赋图(局部)

顾恺之

顾恺之约345—406

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名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作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不拘于形似,而求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在本质;用笔如春蚕吐丝,格调俊逸活泼。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理论,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很大。存世的《女史箴图》、《洛神赋画》被认为是后人摹本。参见“美学”中的“顾恺之”。


顾恺之

东晋画论家。总结和提出了绘画美学中的一系列范畴和术语。(如“骨法”、“传神”、“气势”、“韵味”等)。创作上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神与物游”等命题。参见“艺术”中的“顾恺之”。

顾恺之约345—406

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曾任大司马参军,晋安帝时为散骑常侍,人称虎头将军。精诗文,善书画,一生从事绘画活动,是中国美术史上最早的文人画家。流传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专家考证认为是唐、宋年间接近顾恺之原作风貌的早期摹本)。其绘画笔法如“春蚕吐丝”,运思精微,含蕴飘然。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有重要地位,奠定了“以形写神”的理论基础,提出“阿堵传神”、“悟对通神”之说,被尊为画家始祖之一。晋哀帝时,瓦棺寺落成,顾恺之作维摩诘像壁画,轰动当时画坛。其作品历代均有收藏著录,但只有摹品数轴传世。

顾恺之345?—406

东晋画家、美术理论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 (今江苏无锡) 人。曾为桓温及殷仲景参军,后任通直散骑常侍。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善画人物、山水。所作《雪霄望五峰图》,开创了山水画的先河。其人物画成就更为突出,妙在点睛传神,自云“传神写照,正在阿睹(眼珠) 中”,改变了汉、魏以来古拙的画风。曾为名士裴楷画像,颊上加三毫,便神情毕现。二十余岁作江宁(今南京) 瓦棺寺维摩洁像壁画,光彩耀目,极负盛誉。时人推其与南朝陆探微、张僧繇为“六朝三杰”。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论,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甚大。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列女传》、《洛神赋》等,传世之作品多是隋,唐、宋人的摹本。

顾恺之

顾恺之 (346—407),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 人。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初任通真散骑常侍。
博学而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时有 “才绝、画绝、痴绝” 之称。同南朝陆探微、张僧繇等称为 “六朝三杰”。兴宁中在建康瓦棺寺壁作 《维摩诘像》, 容貌清羸, 神态忘言, 轰动一时。尤善点晴,自云: “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 传神写照,正在 ‘阿堵’ (即 ‘这个’,指眼珠) 中。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毫,而益见有神。尝为谢鲲造像,布以石岩,谓 ‘此子宜置丘壑中’。” 布景不落常套。其画师法卫协而别开生面,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 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出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唐代张彦远评为: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唐张怀瓘评曰: “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 谢安深重之,以为 “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陆探微师法恺之,人称 “顾陆”,号为 “密体”,以别于张僧繇、吴道子之 “疏体”。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 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画迹极多,有 《谢安像》、《桓温像》、《刘晕之像》、《列仙图》,著录于 《梁太清目》; 《宜和画谱》 著录有 《夏禹治水图》、《春龙出蛰图》 等9件。其中传世之 《女史箴图》 卷,传为早期摹本,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另传之 《洛神赋图》卷,乃宋人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是我国现存较早成篇的画论著作。

顾恺之

顾恺之(346—407),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初任通真散骑常侍。
博学而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同南朝陆探微、张僧繇等称为“六朝三杰”。兴宁中在建康瓦棺寺壁作《维摩诘像》,容貌清羸,神态忘言,轰动一时。尤善点睛,自云: “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 (即 ‘这个’,指眼珠)中。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毫,而益见有神。尝为谢鲲造像,布以石岩,谓‘此子宜置丘壑中’。”布景不落常套。其画师法卫协而别开生面,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出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唐代张彦远评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唐张怀瓘评曰: “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陆探微师法恺之,人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别于张僧繇、吴道子之“疏体”。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画迹极多,有《谢安像》、《桓温像》、《刘晕之像》、《列仙图》,著录于《梁太清目》;《宣和画谱》著录有《夏禹治水图》、《春龙出蛰图》等9件。其中传世之《女史箴图》卷,传为早期摹本,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另传之《洛神赋图》卷,乃宋人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是我国现存较早成篇的画论著作。

顾恺之

东晋画家。约345年生,409年去世。晋陵无锡(属江苏)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擅画人物及山水。人称“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与陆探微、张僧繇并称“六朝三杰”。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并称“六朝四大家”。373年作《桓温像》。399年作《谢安像》。399年作《殷仲堪像》。传世作有:《女史箴图》卷,原有12段,现存9段(总24.8cm×348.2cm);《洛神赋图》卷,存有3个传本,第1个版本27.1cm×572.8cm,第2个版本26cm×646cm,第3个版本24cm×310cm;《列女仁智图》卷,原有15段,共绘49人,现存10段,绘28人(25.8cm×470.3cm);《洛神图》卷(25.5cm×52.4cm)。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