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顾颉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63 顾颉刚1893—1980史学家,江苏苏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之后相继在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在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校任教授,主编《文史杂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复旦大学执教。1954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主持 《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校点工作。他是“古史辨学派”的创建者。1923年提出“层累地造成的古史”的著名论断,以他为中心形成一个辨证古代历史的学派,以“疑古”为旗帜,疑辨古代史料,去伪存真,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考证。主要著作有:《古史辨》、《秦汉的方士与儒生》等。 顾颉刚1893—1980现代史学家,上古史专家。江苏苏州人。1920年北京大学毕业并留校。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创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后执教于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等。1934年创《禹贡》半月刊,成立“《禹贡》学会”,倡导历史地理及边疆地理研究。抗日战争时期,入甘肃、青海宣传抗日救亡。先后执教于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任《资治通鉴》总点校及校点《廿十四史》总其成工作。著有《古史辨》、《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汉代学术史略》及《史林杂识》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