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颜氏家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颜氏家训文集。北齐颜之推(531—591)撰。宋本七卷,明本合为二卷。之推字介,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梁湘东王萧绎镇荆州,以之推为国左常侍。随绎子萧方诸出镇郢州,掌书记。侯景陷郢州几被杀。绎立为元帝,除散骑侍郎。旋魏破江陵,被俘送长安。后奔齐。文宣帝悦之,除奉朝请。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仕齐二十年,不忘故国。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深见礼重,寻卒。之推博览群书,词情典丽,有《观我生赋》叙其平生,与庾信《哀江南赋》并称。文集已佚,仅存诗五首载《古诗选》,后世推为北朝佳作。此编成书于隋开皇九年(589)以后。为述修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训诫子孙的杂论汇编。其述学论文多以儒家为法度,不乏真知灼见。如反对为文浮艳,趋末弃本,主张形式为内容服务:“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特重士人修养,文艺品第。他如音韵字训、典故考证、世风人情,无不论及,足资参证补史。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诸子集成初编》本。以清卢文弨《抱经堂丛书》校订本为通行佳本。近人严式海《严氏家训注》、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一九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为重要参考书目。 170 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著,凡7卷20篇,是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著作。内容涉及甚广。提出 “当及婴稚”,“便加教诲”的思想,反对“无教而有爱”。在治家上,主张慈严并用,“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指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外界的熏陶,潜移默化对于其品德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还提出“君子必慎交流”,强调学以致用、“应世经务”,要求子孙遵从封建道德,成德成贤,博学达识,尽己之性,成为练达能为之士,无愧其职。历代学者对此书评价甚高,誉之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091 颜氏家训梁代颜之推著。共20篇。该书是作者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反映了当时教育史实,提出了士大夫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后代封建士大夫称此书为“家教规范”。其家庭教育的要点是:❶教育要及早进行。认为家庭教育应从胎教开始,纵然做不到胎教,也要及早从幼儿开始,越早越好。如:“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乐滋味, 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㖷,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颜氏家训》yanshi jiaxun北朝散文著作。作者北齐颜之推(约531—590),字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此书共20篇,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训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其中往往穿插叙述作者的亲身见闻,反映出南朝、北朝士族风尚的不同。作者批评南朝士大夫浮华柔弱,不能“应世经务”,也对北朝士族不讲气节深为不满,如《教子》篇,讽刺北齐一个士大夫教子弟学鲜卑语,弹琵琶,服事公卿。《文章篇》记录了一些南北朝作家论文的见解,也发表了作者对文章的看法。作者反对南朝的“浮艳”文风,比刘勰更激烈。 颜氏家训北齐文学家颜之推 (531—?年)著。共七卷二十篇。颜之推,琅玡临沂(今属山东省)人。初仕梁;北齐时任黄门侍郎,平原太守;隋开原中被太子召为学士。《颜氏家训》为其最著名的一部著作,大凡人情世故,都以警句名言详加论说,晓以利害,以便于人们牢记不忘。在书中,作者告诫自己的子女,应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去做,努力加强自身修养,以期达到“立身扬名”、“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颜氏家训》 为后世家训之鼻祖。 《颜氏家训》南北朝颜之推撰。颜之推(531—591),字介,琅琊(今属山东)人,先后于梁、齐、周、隋四朝为官。晚年,为教诫子孙,他把自己立身处世治家为学的经验体会加以总结,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宋本7卷,明本2卷,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家庭典籍。该书分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物、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终制20篇,内容颇为广泛,以家庭婚姻,处世为学方面的论述为多。《颜氏家训》开篇就论述家庭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特殊作用。他说,一个人对同样的话,相信其亲近的人说的;同样的指令,服从其敬服的人发出的;禁止儿童的不良行为,师友的教诲,不如家庭教师或保姆劝说有效;劝阻打架斗殴,别人给讲道理,不如妻子良言相劝有效。以家庭成员间亲近关系的角度分析家庭的特殊作用,在我国家庭理论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它符合现代社会学中血缘群体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或直接的作用的理论,是科学论断。基于对家庭重要作用的认识,《颜氏家训》提出要注意家庭教育,特别是要重视家庭早期教育。颜之推说,古代的帝王家庭讲究胎教:怀孕三个月,就单独住在另外的宫室中,不乱看东西,不听嘈杂的声音,用优美的音乐陶冶性情,用礼仪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这对胎儿成长发育颇有益处。但是,一般的家庭往往不具备这个条件,也应尽可能地及早施教,当孩子会察言观色,知道他人喜怒哀乐的时候,就应该加以教诲。因为孩子幼小的时候,思想单纯,精神专一,可塑性大,对所学的东西,所受的教育,记忆深刻。长大以后,思想复杂,精神不专注,教育就难了。《颜氏家训》指出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方面。如,家庭中要特别注意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颜之推以此为理论依据,指出要让孩子自幼就懂得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应该的就去做,不应该的绝对不能做,从而使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对普遍存在骄惯溺爱的问题,颜氏对此提出了尖锐的批评。《颜氏家训》还指出,家庭中要注意使用普通语言,要注意对孩子的语言教育;要教育子孙像古人那样勤奋学习,以利于行,不能坐而论道;教育子孙学习要虚心,不可以学自损,要珍惜时光;教育子孙要自立,要掌握一技之长,以为自立之本;要慎交友等。特别是提出“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的命题,至今仍耐人寻味。《颜氏家训》还指出,一个家庭建立良好的家风很重要,因为“上行而下效”。建立好的家风,首先,家长要特别注意个人修养,以身作则,持家应“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家长对子女要有正确的态度,父母要严而有慈,严慈有度。父母对子女要一视同仁,不可偏憎偏爱。《颜氏家训》对与家庭密切相关的婚姻问题也有论述。它批评当时有的人卖掉女儿筹措聘礼,有的人为买媳妇而破费钱财,更为鄙视那种在婚姻嫁娶上,高攀门第、计较家产的庸俗观念。告诫子孙:婚姻不要贪图世家,不要贪荣逐利。《颜氏家训》的影响不限于颜氏家族,而成为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材料。后代的《家训》,皆溯源于《颜氏家训》,所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四库书刊》、《四部备要》、《诸子集成初编》等均收此书。 颜氏家训阐述教子治家处世之著作。北齐颜之推撰。颜之推(531—约590以后),字介。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梁元帝时,任散骑侍郎。嗣任北齐黄门侍郎、平原太守。隋开皇中,为学士。 《颜氏家训》Yanshijiaxun一部家书。隋朝颜之推著。共2卷, 20篇。旨在告诫颜氏子孙遵循儒家传统,注意道德修养;提出了以 “礼教为本”, 以 “家教”为中心,以 “中庸”为持家准则的道德教育观;论述了重节操、辨名实、崇俭朴的道德修养内容和方法。陈振孙《书录解题》说: “古今家训,此书为祖”。晁公武《读书志》谓此书大旨,在于“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明时俗之误, 以训世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今观其书,大抵于世故人情,深明利害,而能文之以经训。故 《唐志》、《宋志》俱列之 《儒家》, 然其中《归心》等篇,深明因果,不出当时好佛之习。又兼论字画、音训、并考证典故,品第文艺,曼衍旁涉,不专为一家之言。今特退之《杂家》,从其类焉。”此几种评说, 都说明了其内容特点。该书收入 《四库全书》。 颜氏家训Yanshi jiaxun中国古代家教课本。作者颜之推(531—约590以后),字介。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先后在南朝梁、北朝北齐、北周和隋朝任过官职,是当时著名学者。本书是作者记录平生的学问和见解,评论时政、文教、风俗之得失,并借历史和当代事例,教导子孙立身处世之方的著作。共20篇。内容包括教子、治家、处世、勉学、文学、涉务、杂艺等各方面,以儒家思想贯穿始终,宣传封建伦理纲常和处世哲学,也提出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在《勉学》篇中,他强调“晚学”,认为“人有坎𡒄,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并认为“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针对士大夫及其子弟“耻涉农商,羞务工使”,提出“知稼穑之艰难”而“贵谷务本”等。《涉务》、《教子》诸篇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后人将此书作为家教规范,流传极广,被称为“家训之祖”。 《颜氏家训》Yanshi jiaxun北朝散文著作。北齐颜之推(531—590)撰。全书共7卷,20篇,成书于隋朝初年。其主要内容是以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子弟如何修身、齐家、处世、治学等。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子弟们能“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勉学》篇)。为达此目的,必须使子弟们掌握一套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经验,因“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当自求诸身耳”(同上)。此书内容十分广泛,有不少富有积极意义,如提倡学习,反对空谈,批评南朝士大夫和当时社会的虚浮之风,以及发表对文学、音韵、训诂学的意见,颇有价值。此书以说理为主,每篇一题,围绕一个中心,综合多则随笔。往往先提出观点,再罗列一些故事加以证明。故事多短小而生动,又常用鲜明的对比和形象的比喻。全书用接近当时口语的散体文写成,通俗平易,朴素自然,在南北朝文学史上独具一格。今人王利器有《颜氏家训集解》。 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著,两卷20篇。宗旨是敦子习孔孟之道,遵封建伦理纲常,以“立身扬名”、“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重视道德榜样的潜移默化作用;强调学以致用的道德修养原则;崇尚节操、俭朴等美德。 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著。二卷二十篇。阐述教子治家、修身扬名之道。宣扬恪守封建道德、刻苦读经、修身养性的人生哲学。书中兼及字画音训、文艺品评、典故考证、历史记载,对当时的学术思想、社会生活状况均有真实的记述。成书于隋仁寿年间,清赵曦明有注本,卢文昭校正续补之,后又有钱大昕补而正之。现有《四部丛刊》本流传。 《颜氏家训》著者颜之推(531~590?),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他是南北朝时知识最渊博、最有思想的学者。本书是他晚年之作,共7卷,20篇。书中以儒家传统思想为传家立身之道,内容涉及治家、修身、养性、处世、接物等各个方面,主要宗旨是教育子孙。其中与养生有关的内容是: 颜氏家训北朝齐颜之推(531—590后)撰。之推字介。此书旨在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训诫子孙,故名《家训》。书中讽刺南朝士族骄奢淫佚,腐败无能,抨击北朝士大夫丧失民族气节。还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因果极应的迷信思想。作者主张文体革新,文学观点比刘勰更激进。其中《书证》、《音辞》等篇,有较高的学术理论价值。行文用散体,议论叙述平易近人。其《涉务篇》为文学史上议论散文名篇,常被文学史家选录、征引。有清赵曦明注本,卢文昭补注本。 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著。成书于隋仁寿(601—604)年间。宋本7卷,明本合为2卷,20篇。阐述教子治家、立身扬名之道。《序致》:“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说明写作此书的目的是对后代子孙进行封建的忠孝道德和处世之道的教育。强调儒家道德规范对个人生活的指导,“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教本,敬者身基”;“贵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周穷恤匮”(《勉学》)。暴恽者经过道德教育后可以达到“小心黜己……尊贤容众”;怯儒者达到“达生委命,强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同上书)。提出教儿及早,“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此及数岁。可省笞罚”(《教子》)。反对“无教而有爱”,“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同上书)教诫子孙后代学以致用,应世经务,不徒空谈虚论,“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强调言行一致。“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同上书)重视道德榜样在道德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缟,是之谓奚,君子必慎交游焉。”(《慕贤》)该书注重家庭道德教育,强调家训,故为历代学者推崇,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在南方浮华北方粗野的气氛中,《颜氏家训》保持平实的作风,自成一家之言,所以被看作处世的良轨,广泛地流传在士人群中”(范文澜语)。此书兼论及字画音训,考证典故,品评文艺,还对当时社会生活以及南北风俗、士人好尚、佛语玄谈有较真实的记述,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清赵曦明曾为本书作注,清卢文弨《抱经堂丛书》校定本为通行较佳之本。《四部丛刊》、《四部备要》、《诸子集成》等均收此书。严士海有《颜氏家训注》。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刊王利嚣《颜氏家训集解》较佳。 《颜氏家训》7卷。本书所涉内容比较广泛,其文朴素通畅,质实平易,自然亲切,在当时独具风格。有《四库全书》本。 《颜氏家训》7卷,附注补。(清)赵曦明注。(清)卢文昭校并补注,(清)钱大昕补正。有《抱经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四部备要》本。 颜氏家训二卷。北朝时颜之推 (531—约590)撰。颜之推字介,山东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县)。其父勰,对《周官》、《左氏学》很有研究,颜之推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十二岁时,正值梁湘王绛自讲老庄,于是拜绛为师,后又兼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通晓,显露出很高的才华。后来湘东王绛失败,颜之推被虏至北齐,曾为中书舍人,参与起草诏会之事,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文帝兴起,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不久,染病而死。颜氏家族的教育很有章法,颜之推说:“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加之他生于乱世,长于戎马,闻见颇多。为训诫子孙后代,他结合自己从小受到家庭教育的经历,撰成《颜氏家训》一书。《颜氏家训》名曰《家训》,是为教导子孙而作,但实际上,该书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诸如教育、历史、文学、训诂、文字、音韵、民俗、社会、伦理等,反映了颜之推的全部社会思想,已超过一般概念上的《家训》。《颜氏家训》共二十篇,七卷,今本止两卷。钱曾《读书敏求记》记载“有宋钞淳熙七年,嘉兴沈揆本七卷,以闽本、蜀本及天台谢氏所校五代和凝本参定,末附考证二十三条,别为一卷,且力斥流俗,并为二卷之非。”现 《颜氏家训》仅存二卷,其教育思想贯穿于全书所有章节。《颜氏家训》一书,从内容到写作方法上,它平凡而不流于凡庸,实而多异于世俗,在南方浮华北方粗野的气氛中,保持平实的作风。自成一家之言,所以被看作处世的良轨,广泛地流传在士人群中。这部家训所及,远不限于颜氏一家的子孙后代,是“由近及远,争相矜式”,已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典型教材,影响广泛且深远,后人对它评价极高。袁衷《庭帏杂录下》说:“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后来许多家庭教育专著,如唐无名氏的《太公家教》,宋代司马光的《家范》,清代孙奇逢的《教子家训》,以及朱柏庐的 《治家格言》等,无不受《颜氏家训》的启示和影响,反映出一脉相承的关系,颜之推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先驱者。《颜氏家训》的主要家庭教育理论是,强调子女的早期教育,对子女 “威严而有慈”,不娇惯溺爱,家长以身作则。培养子女,要使子女养成勤学的习惯。在《颜氏家训·勉学》篇中,颜之推指出:“自古明王圣帝,犹需勤学,况凡庶乎?”他厌恶象士大夫那样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消磨岁月。他告诫子孙后代,与其不学无术,一生愧辱,不如数年勤学。之推教育子孙,要掌握一技之成,以为自立之本,反对依赖父母。他说:“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精致器用,使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义经书。”他告诫子孙后代,“有学艺者,触地而安”。在对待子女婚姻问题上,颜之推主张“自今仕官不可过两千石,婚姻勿贪世家。”之推特别鄙视那种在婚姻嫁娶时,只重对方家产多少的庸俗观念,指出:“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结果贫荣求利,反招羞耻,不可慎与! 当然,在 《颜氏家训》这部书中,也有其糟粕之处。如宣扬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的天才论,“牡鸡晨鸣,必致祸也”的贱视妇女的思想,以及鄙视劳动人民为“小人”等观念,都应摈弃。关于《颜氏家训》的刻本,主要有明刊颜氏传书本,明正德戊寅苏州同知颜如瓌刊本,明万历戊寅袁志邦刊本,明万历三年重刊成化程伯祥本,汉魏丛书本。《知不足斋》仿宋刊本七卷,附考证一卷。抱经堂刊本七卷,赵曦明注,卢文弨补注。高安全书本,《子书百种》本,藏书十三种本,《四部丛刊》 本、《四库全书》 本等。 《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著。成书于589年。分7卷20篇。是一本阐述教子治家、立身扬名的著作。宣扬封建道德观念和为人处世哲学,崇信佛教,考证典故,品评文艺,对当时社会风尚有较真实的记述。主张以传统儒家伦常教育子弟,强调家教和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著,成书于隋朝仁寿年间。共7卷20篇。阐述教子治家,立身扬名之道,宣传恪守封建道德、刻苦攻读经书、养生归心等为人处世的哲学。认为佛教的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相当于儒家的 “五常” (仁、义、礼、智、信),主张奉 “五戒” 以化民俗,维护封建统治。此书兼及字画音训、考证典故、品评文艺,还对当时社会生活状况有较真实的记述,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清人赵曦曾为本书作注,清人卢文弨加以校正补注,其后钱大昕复为之补正。有《四部丛刊》 本。还有王利器 《颜氏家训集解》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