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额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额真

官名。清代初置。统兵官。《清史稿·职官志》:“初,太祖辛丑年(公元1601年)始编300人为1牛录,置1额真。先分4旗,寻增为8旗。乙卯年 (公元1615年) 定5牛录置1扎兰额真,5扎兰置1固山额真,左、右梅勒额真佐之。太宗御极,置总管旗务8大臣,主政事;佐管16大臣,主理事听讼。天聪八年 (公元1634年)改额真为章京,固山额真如故。其随营马兵曰阿礼哈超哈。是为骁骑营之始,然犹统满、蒙、汉军为一也。九年始分设蒙古8旗。崇德七年 (公元1642年) 复分设汉军8旗。24旗之制始备。顺治八年’(公元1661年) 定扎兰章京汉字称参领。十七年,定固山额真汉字称都统。”

额真

亦作厄真、阿真、额巾、皆同音异译,汉译为 “主子”、“君主”。起初,凡奴仆对女人,臣民对君主,皆可称为额真。后渐多用于官名,如固山额真、梅勒额真、甲喇额真、牛录额真等。雍正元年(1723)规定,“额真”非臣下所称,始改满文固山额真为固山昂班。于是,唯皇帝可称 “额真”。

额真

满语音译,一译 “厄真”, 意为“主”。原为“阿哈”(奴仆)的对称,与贝勒、昂邦同为女真各部的贵族, 为受明政府加封的酋长,后渐用于官名,如 “固山额真”(都统)、“牛录额真”(佐领)等。最后专用作满族贵族最高统治者的称谓。相当于汉语“主”、“君”、“天子”。蒙古语中也有“额真”(《元朝秘史》作“额毡”),其意义与满语通。

额真Ejen

满语,汉译为“主子”、“君主”。“额真”是 “阿哈”的对称,后用于官衔者多,如“固山额真”、“牛录额真”、“甲喇额真”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