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叙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马叙伦1884—1970

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字彝初,又名夷初,浙江杭县(今余杭)人。曾从事抗日反蒋和爱国民主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教育部、高教部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马叙伦

马叙伦(1885—1970),中国现代教育家、古文字学家和民主革命活动家。字夷初,号石翁,寒香,浙江杭州人。1902年,在杭州府中学堂读书期间,因为同学鸣不平,被学校开除,到上海租界谋生。1911年东渡日本,由章太炎介绍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与章太炎一起在上海办 《大共和日报》,任总编辑。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任北京大学教职总会书记,支持学生运动。1921年任浙江省教育厅长。1928年出任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1935年发起组织北平文化界抗日救国会,任主席。1945年与周建人等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1948年11月,由香港进入东北解放区。1949年10月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教育部长。1952年11月,就任高等教育部长。还先后担任过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人大常委,政协副主席,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马叙伦不仅长期担任过大学教授,而且多年从事教育行政领导工作。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教育部长,他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党和人民需要兢兢业业,努力做好人民的教育工作。在建国初五年的教育工作中,他先后组织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和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制定各级各类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亲自参予主办了有关教育改革的几件大事,第一件是关于学生健康问题,毛泽东曾两次亲笔写信给马叙伦,指示要各校注重健康第一,学习第二。他对此极为重视,亲自组织调查研究,提出具体措施,取得了很大成绩。第二件接管外国津贴的学校,收回教育主权。在这场复杂的斗争中,他遵照党和政府的指示,从1950年10月接管辅仁大学,自此,先后有一批受外国津贴的高等学校收归中国人民自己办理。第三件是改革学制,进行院系调整。1951年10月政务院公布施行 《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后,他发表谈话,阐述这次改革旧学制的重大意义和基本精神。鉴于旧中国留下的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存在严重缺点,教育部根据中央有关精神,于1952—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高等学校系院建成比较齐全的专业科系体系,改变了旧中国不能配套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落后状况。从历史角度看,这次院系调整虽有经验值得总结,但总的讲,它对改革原来大学设置混乱,系科重迭,教学严重脱离实际的状况,是有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的。在教育向工农兵开门时,马叙伦认为,我们的国家是以工农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以工农为主体,向工农敞大开门,大量地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作为我们国家建设新的坚强骨干。根据他的这种指导思想,教育部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教育的同时,着手创办了新型的综合大学,即中国人民大学,并相应地试办过以吸收工农干部及优秀产业工人为对象的工农速成中学。这也是在发展新中国教育事业过程的一种积极探索。马叙伦的主要著作有 《说文解字六书疏证》、《马叙伦学术论文集》、《马叙文政论文选》、《马叙伦墨迹选集》 等。

马叙伦

马叙伦 (1885—1970),中国现代教育家、古文字学家和民主革命活动家。字彝初,号石翁,寒香,浙江杭州人。1902年,在杭州府中学堂读书期间,因为同学鸣不平,被学校开除,到上海租界谋生。1911年东渡日本,由章太炎介绍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与章太炎一起在上海办 《大共和日报》,任总编辑。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任北京大学教职总会书记,支持学生运动。1921年任浙江省教育厅长。1928年出任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1935年发起组织北平文化界抗日救国会,任主席。1945年与周建人等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1948年11月,由香港进入东北解放区。1949年10月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教育部长。1952年11月,就任高等教育部长。还先后担任过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人大常委,政协副主席,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马叙伦不仅长期担任过大学教授,而且多年从事教育行政领导工作。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教育部长,他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党和人民需要兢兢业业,努力做好人民的教育工作。在建国初五年的教育工作中,他先后组织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和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制定各级各类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亲自参与主办了有关教育改革的几件大事,第一件是关于学生健康问题,毛泽东曾两次亲笔写信给马叙伦,指示要各校注重健康第一,学习第二。他对此极为重视,亲自组织调查研究,提出具体措施,取得了很大成绩。第二件接管外国津贴的学校,收回教育主权。在这场复杂的斗争中,他遵照党和政府的指示,从1950年10月接管辅仁大学,自此,先后有一批受外国津贴的高等学校收归中国人民自己办理。第三件是改革学制,进行院系调整。1951年10月政务院公布施行 《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后,他发表谈话,阐述这次改革旧学制的重大意义和基本精神。鉴于旧中国留下的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存在严重缺点,教育部根据中央有关精神,于1952—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高等学校系院建成比较齐全的专业科系体系,改变了旧中国不能配套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落后的状况。从历史角度看,这次院系调整虽有经验值得总结,但总的讲,它对改革原来大学设置混乱,系科重叠,教学严重脱离实际的状况,是有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的。在教育向工农兵开门时,马叙伦认为,我们的国家是以工农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以工农为主体,向工农敞大开门,大量地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作为我们国家建设新的坚强骨干。根据他的这种指导思想,教育部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教育的同时,着手创办了新型的综合大学,即中国人民大学,并相应地试办过以吸收工农干部及优秀产业工人为对象的工农速成中学。这也是在发展新中国教育事业过程的一种积极探索。马叙伦的主要著作有 《说文解字六书疏证》、《马叙伦学术论文集》、《马叙文政论文选》、《马叙伦墨迹选集》等。

马叙伦

中国教育家。1885年4月27日生。1911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1913年先后在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大学任教。1919年五四运动中任北大教职员委员会书记。1921年后任上海劳动大学校长、浙江省教育厅长。1922年任北京政府教育部首长。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辞职。1928年任浙江省民政厅长、南京政府教育部部长。1929年到北大任教。1945年12月与许广平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当选为常务理事。1948年进入解放区。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10月起任教育部部长、高教部部长。政协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民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1970年5月4日去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4: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