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骨利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骨利干中国古代西北民族铁勒的一个部落。居住于北海(贝加尔湖)以南。出产骏马,马头瘦长如骆驼,但筋骨粗壮,能够日行数百里。先从属于突厥汗国,后从属于薛延陀汗国。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唐朝击灭薛延陀汗国,其首领遣使归唐,献骏马十匹。唐朝在其地设立玄阙州,以其首领为刺史。唐太宗特爱其马,号称十骥,各取美名,著文赞扬。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名玄阙州为余吾州,隶属于瀚海都护府。延载元年(公元694年),又曾遣使入唐献马。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唐朝曾派宦官刘元尚前往骨利干购买骏马。回纥强盛时,又从属于回纥汗国。此后逐渐融合于回鹘。 骨利干铁勒的一个部落。居于贝加尔湖以南。先属突厥,后属薛延陀。贞观二十年(646)归唐。回纥强盛时,又从属之。后渐融于回鹘。 骨利干古部落名。原为*铁勒诸部之一。唐时游牧于瀚海(今贝加尔湖)北。有五千兵。产良马及百合草。曾遣使赴唐献马,太宗取其异者,号十骥。贞观二十一年(647),唐以其地为玄阙州, 置燕然都护府统之。龙朔(661—663)中更名余吾州,隶瀚海都督府。延载元年(694),尚来朝。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