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83 高明1305?—1359元末南戏作家。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温州瑞安人。温州为古永嘉郡,故人称东嘉先生。工诗文、词曲,交游尽名士。早年热中功名,晚年旅居鄞(宁波)东之栎社沈氏楼,谢客不出,以词曲自娱,完成《琵琶记》。晚年以老病辞朱元璋之召,不久病卒于家。南戏除《蔡伯喈琵琶记》外,尚有《闵子骞单衣记》,已亡佚。诗文《柔克斋集》已佚,今人辑得50余篇。 高明1305?—1359Gao Ming元代戏曲作家。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人称东嘉先生。温州瑞安(今浙江省瑞安县)人。元顺帝至正四年中乡试,次年中进士,此后,在浙江处州、杭州等地做过几任小官,为官清明练达,关心民间疾苦,受到百姓的拥戴。至正八年,方国珍在浙东起义,高明被任命为“平乱”元军统帅府都事,至正十二年,任满归隐,以词曲自娱。 高明1305—1359元末明初戏曲作家。字则诚,号菜根道人,瑞安(今浙江温州)人。早年在家乡读书,曾从义乌人黄溍受业,至正五年(1345年)中进士。在浙江处州任过录事,在福建行省任过都事等职,方国珍在浙东起义时,曾邀留幕下,被任命为“平乱”统帅府都事,后因与统帅意见不合,“避不治文书”。明太祖即位后,曾招致为官,亦辞不就,主要是过着隐居著书的生活,所作戏曲除《琵琶记》外,尚有 《闵子骞单衣记》,已亡佚。诗文经近人收辑,尚存五十多篇。《琵琶记》是高明在元末避乱隐居宁波城东栎社时根据长期在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改编的。高明在改编《赵贞女》的时候,不是简单地改变了原著的结局,而是从主题思想出发,重新安排全部剧情和人物,之后,《琵琶记》开始在民间流行,而原来的《赵贞女》却慢慢被淹没了。 高明旧时用作对人之尊称。《后汉书·孔融传》:“膺(李膺) 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称谓录》卷三十二《尊称·高明》:“《书叙指南》:孔融泛呼人曰高明。” 高明约1307~约1371元代戏曲作家。字则诚,号菜根道人。瑞安(今属浙江)人。瑞安属古永嘉郡,永嘉又称东嘉,所以高明也被称为高东嘉。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祖、父、弟均都能诗。他曾问学于义乌名儒黄溍门下,其思想受家庭及老师影响很深。他学问渊博,词曲之外,又工诗文,擅书法。元至正五年(1345)进士,历任录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江南行台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他为官清正贤明,关心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处州期满离任时,百姓曾为他立碑。后方国珍欲强留置幕府,不从,避隐于明州(宁波)栎社之沈氏楼,以词曲自娱。南戏《琵琶记》大约作于此时。据 《南词叙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慕名召之,他 “佯狂不出”,不久病卒。 高明约1307—1371元代戏曲家。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瑞安属古永嘉郡,故名人又称他为东嘉先生。高明的思想、品格受家庭影响很深,其祖父、伯父及兄弟都能诗善文,具有文学素养。他又从师名儒黄溍游,受益非浅。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以《春秋》考中进士。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椽吏、福建行省都事等职。他为官清廉,不屈权势,关心民间疾苦,受到百姓爱戴。晚年退居宁波沈氏楼“以词曲自娱”。其名扬后世的代表作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蔡伯喈、赵五娘的故事写成的南戏《琵琶记》。《琵琶记》描写人情细腻,婉转曲折,能深深打动读者,被称为戏文中的“绝唱”。高明还善书法工诗文。其诗文中有同情人民疾苦的内容,有表现不满黑暗政治的内容,也有表现晚年厌倦世尘、向往隐居生活的思想。有诗文集《柔克斋集》,已佚。近人昌广生辑其诗词50首刊于《永嘉诗人祠堂丛刻》中。 高明北魏使臣。仕于太武帝。太延三年(437)龟兹、悦般等九国遣使入贡于魏。太武帝因遣之为副使,佐董琬出使西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