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鬼门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鬼门关古关名,在今广西北流县西。界于北流、玉林两县间,双峰对峙,中成关门。古代为通往钦、廉、雷、琼和交趾的交通冲要,因“其南尤多瘴疠,去者罕得生还” ( 《太平寰宇记》),故名。唐李德裕 《贬崖州》诗: “岸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舆地纪胜》作桂门关; 明宣德中改名天门关。 鬼门关位于城西7.5公里。海拔170多米峰林两侧对峙,中间10多米宽隘口成关门状。明许天锡称其“老树苍藤含雾雨,层峦叠嶂蔽星辰”(《过鬼门关》),清张允观《天门古迹》诗也咏关势之险:“云为扃𫕌风为钥,出入雄关见二天。”关为古中原通西南边境必经之途,汉伏波将军马援曾经此勒石,今存残碣。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载“其南犹多瘴疠,去者罕得生还”,古谚说“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视之为畏途。唐李德裕贬崖州经此叹曰:“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贬崖州》)明时曾改称桂门关、天门关(今存“天门关”真书镌刻),但仍多称鬼门关。现瘴疠早绝,险径为通途,关内外车水马龙,一派繁荣。 鬼门关位于广西北流县城西7.5公里松花镇甘村的天门山上。该关双峰耸峙,径险恶。民谚云:“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原称鬼门关,后改为魁星关。明洪武年间又改为桂门关。宣德年间再改为天门关。今在天门山脊以东的石壁上,仍有明宣德四年(1429年)五月所刻“天门关”三个大字,字体清晰可见。古时凡从中原到钦州、雷州、琼州和交趾(今越南)必经此关口。相传汉代名将马援率军南征经过这里。唐宋以来不少被贬的诗人经过这里,留下了不少咏叹的诗篇。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