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魏巍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魏巍1920—Wei Wei

当代散文家、诗人、小说家。河南省郑州市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以后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赴晋察冀边区,长期从事部队宣传工作。从1939年起,用“红杨树”的笔名开始发表诗作。1942年长诗《黎明风景》的发表,这是他早期的重要作品。解放战争时期,曾参加张家口争夺战,到过大同、太原前线,创作了《寄张家口》、《开上前线》、《白窑子战斗赞歌》等诗章。解放后,魏巍曾3次赴朝鲜,以文艺通讯的形式,连续发表了《战斗的日日夜夜》、《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谁是最可爱的人》、《挤垮它》、《前进吧,祖国》、《依依惜别的深情》等作品,引起强烈反响,从而奠定了作家在当代散文领域中的地位。其主要散文集有《谁是最可爱的人》、《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春天漫笔》、《魏巍散文集》等。
魏巍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除散文外,还写有诗集《不断集》、《黎明风景》;中篇小说《长空怒风》(与白艾合作);电影剧本《红色风暴》(与钱小惠合作)等。粉碎“四人帮”后,著有长篇小说《东方》、《地球的红飘带》。
魏巍的创作以散文成就最为突出,时代感强是其作品的显著特色。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作者以高昂的革命热情,以最快的速度向祖国人民报道朝鲜战场上所发生的一切,成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选用了松骨峰战斗等3件事,通过这3个相对独立又具有内在联系的典型事例,深刻揭示了志愿军战士英雄无畏的力量源泉来自对敌人的“恨”,对朝鲜人民的“爱”,对祖国人民的“忠”,从而准确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其次魏巍的作品感情浓烈炽热,有时到了不可遏止的程度,他不仅敢于大胆写情,而且敢于大胆抒情。名篇《依依惜别的深情》全文围绕“惜别”展开铺叙,把最能表现中朝人民惜别深情的事、物、行动给予细腻丰满的表现。文章前面的叙写犹如一种蓄势,为后面感情的倾泻作铺垫,读后令人难以忘怀。魏巍作品语言热情奔放,既含有诗情,又富于哲理,加上排比和叠句的运用,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震撼。

魏巍1920—Weiwei

当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生于城市平民家庭, 1937年赴山西抗日前线参加了八路军,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赴晋察冀边区,在部队做宣传工作。以红杨树的笔名发表过诗歌《黎明风景》、《寄张家口》、《开上前线》、《白窑子战斗赞歌》等。抗美援朝时两次赴朝鲜战场采访, 同志愿军生活战斗在一起,创作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大量优秀报告文学和散文特写。1953年以后主要从事专职创作。曾任全国文联委员,《解放军文艺》副主编、《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魏巍的主要作品有报告文学集《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人民战争花最红》,散文集《春天漫笔》、《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歌剧《打击侵略者》(与宋之的、丁毅合作),中篇小说《长空怒风》(与白艾合作),长篇小说《东方》。《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的代表作,他的散文被誉为“火热的诗篇”,具有反映生活迅速及时、时代感强的特点,而炽热的感情, 奔放的气势是最突出的特色。长篇小说《东方》1982年获首届 “茅盾文学奖”, 作品以宏伟的规模, 细腻的笔触, 融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场面为一体, 艺术地再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勇斗争。

魏巍

现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生于1920年。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柳树等。河南郑州人。魏巍自幼家境贫寒,勉强读完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来到山西抗日前线参加八路军。次年来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大毕业以后,魏巍来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部队从事抗日宣传工作,曾先后担任过教育干事、宣传干事、宣传科长、团政治委员等职。这期间他创作的长诗《黎明风景》,获得晋察冀边区文联举办的鲁迅文艺奖金。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魏巍曾先后担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解放军文艺》副主编、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北京军区文化部长等职。抗美援朝时期,魏巍前往朝鲜前线,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 《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几十年来投身革命,笔耕不辍,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 《东方》、《地球的红飘带》等,短篇小说集《老烟筒》,诗集《两年》、《黎明风景》、《不断集》等,散文集 《谁是最可爱的人》、《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春天漫笔》等,还有与钱小惠合作的电影剧本《红色风暴》等等。

魏巍1906—1973

名白天。隆回县人。初在岳云、明德中学肄业,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加入国民党。1926年任见习排长,次年任武汉中央军校二队区队副。1930年任第九师旅参谋主任,次年随军参加反共战争,旋任第十师五十七团副团长,参加淞沪抗战和对鄂豫皖根据地“围剿”。1932年任八十三师第四九四团团长,次年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1936年陆军大学毕业,任鄂北师管区新兵总队长。抗战后,任第八十三师参谋长,密访周恩来,会见毛泽东,受“抗大”影响,创办第十四军干训总队,被陈诚以赤化嫌疑解散。1939年任第九十三军参谋长,指导该军地方工作指导委员会学习 《大众哲学》、《共产党宣言》等,并根据彭德怀建议,以第九十三军别动队名义发展革命力量。因拒绝副署刘戡堵截唐天际部队的作战命令而逃至太行。1941年5月由彭德怀等介绍加入共产党。次年任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处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补训师副师长,总部教育处处长,第十八兵团第六十一军参谋长、副军长,参与临汾、晋中、太原及解放西北诸战役。1949年冬,任川西军区副司令员,参与解放西南及剿匪作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授会主任,军训部训练局副局长,第一炮兵技术学校校长,哈尔滨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1957年授少将军衔。

魏巍1920~

现当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河南郑州人。1937年在山西参加八路军,次年参与中国共产党,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赴晋察冀边区从事部队宣传工作。1939年起开始用“红梅树”的笔名发表诗作,1942年发表早期重要作品长诗《黎明风景》。解放战争期间继续进行诗歌创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到过朝鲜前线,发表了大量作品,其中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发表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该作从无数感人的事迹中选取松骨峰战斗的壮烈场面、马玉祥火中抢救朝鲜孩子和防空洞内战士们就雪吃炒面以苦为乐的事例,热情赞颂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并以“最可爱的人”这一称号集中表现了全国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厚感情。作品深沉真挚,气势豪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共鸣。经二十年琢磨后,长篇小说《东方》于1978年出版,并于1982年获茅盾文学奖。80年代,又写了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为题材的《地球的红飘带》。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