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鲽die脊椎动物,鱼纲,鲽科。比目鱼的一类。身体侧扁,不对称,两眼都位于身体的右侧。口前位,下颌向前突出,前鳃盖骨边缘一般游离。有眼的一侧呈暗褐色,经常与周围环境的色调一致;无眼的一侧呈白色。鳍一般无棘,脊鳍和臀鳍发达。成鱼无鳔。种类繁多,主要产于温带及寒带的海洋中。营底栖生活,平卧水底,有眼的一侧朝上。游泳能力差,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小鱼为食,仔虫两侧对称,营漂浮生活,以浮游生物为食,后沉入海底而转变为底栖生活。左眼移至右侧。我国沿海均产,以东海和黄、渤海较多。常见的有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木叶鲽(Pleuronichthys cornutus)等。为底曳网渔捞对象,属次要经济鱼类。肉味鲜美,可供食用,也可制成盐干品,肝可制鱼肝油。 图282 牙鲆 鲽righteyed flounders硬骨鱼纲,鲽形目,鲽科(Pleuronectidae)鱼类的通称。比目鱼的一类。体长圆形,侧扁,不对称。两眼都在右侧。口前位,下颌突出。前鳃盖骨边缘一般游离。有眼的一侧暗褐色,无眼一侧白色。温、热带及寒带海洋底栖鱼类,栖息于沿岸大陆架内的泥沙质海域,有些可生活于较深水域,如产于北大西洋和印度—太平洋的瓦鲽(Poecilopsetta beanii)在深达1 628 m处亦有分布。冬季远离沿岸,游往较深的海域越冬,翌年春、夏季又游至近岸进行生殖和索饵肥育。仔鱼初期两眼对称,营漂浮生活,并在极其短暂的过程中发生变态,左侧眼也移往右侧,并转营底栖生活。主食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世界鲽类有43属110余种,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温带、亚热带的近海,有些种类生活于港湾和江河,极少数栖于北极地区。中国有16属25种,产于沿海。经济种类有远东黄盖鲽(Limanda aspera),栖于白令海和日本海;欧洲鲽(Pleuronectes platessa),栖于大西洋北部;马舌鲽(Reinhardtius hippoglossoides),分布于大西洋欧洲和美洲沿岸;拟庸鲽(Hippoglossoides platessoides)等。鲽为世界重要经济鱼类,其中以欧洲鲽、远东黄盖鲽产量最高,日本、英国、美国是鲽类生产的主要国家。中国鲽类以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木叶鲽(Pleuronichthyscornutus),较常见,有一定产量。主供食用。 木叶鲽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