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鵩鸟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鵩鸟赋》贾谊谪居长沙时所作。关于本赋的写作缘起,《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服。贾生既已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赋中假托作者与鵩的问答,抒发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情绪,试图以老、庄哲学中的齐生死、等祸福的达观思想来自我排遣,以驱除鵩鸟(俗名猫头鹰)作为凶物造成的死亡阴影。文中用一连串的政治风云人物的成败生死难测,说明祸与福相倚伏,吉凶同域:“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棲会稽兮,勾践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说胥靡兮,乃相武丁。”作者本希图用世之人,故各种政治风云人物的命运是他的主要关心所在,作者虽在文字层面上作“达人大观”状,但内心悲愤难平,越欲排遣反越加激烈,文字上的排遣语反成一种反讽语。文末作者虽谓鵩鸟入舍为“细故蒂芥,何足以疑!”但作者始未终能真正驱除掉死亡的困扰,而六年之后,作者最终郁郁而死。按照现代瑞士心理分析学家荣格的学说,鵩鸟作为一种死亡“原型”,它从无意识层中的涌现已经摧毁了贾谊生的意志并预示了他的命运。 鵩鸟赋哲学著作。西汉贾谊于文帝五年 (前175)著于长沙。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借鵩鸟之口,发挥自己的哲学观点。贾谊早期受道家思想影响,认为 “道”是万物比较抽象和原始的本质,“德”则是较“道” 为具体一些的本原。他说的“德受道之化,而发之各不同状” (《新书·道德说》),就包含这种思想: “道”通过“德”创造了宇宙万物。到了《鵩鸟赋》,“道”与 “德”便成了 “造化”与“阴阳”。他说: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 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表明他力图用自然本身来说明宇宙变化发展的原因。贾谊还认为,万物的变化是没有休止的,事物的旋转迁徙也是来回不停的,有形的物和无形的气之间的相互转化也是不断地交替的。不仅自然现象如此,社会人事现象也不例外: “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勾践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 傅说胥靡兮,乃相武丁。”既然事物是变动不居的,那么人们怎样来适应这种变化呢?贾谊认为关键是把握“道”,即宇宙的规律。他说: “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 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 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 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这里虽有道家遁世思想影响的痕迹,但通观全赋,主要还是为了把握宇宙之“道”,以获得自己行动自由。此赋《史记》、《汉书》贾谊本传均载,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之《贾谊集》亦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