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鸿胪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鸿胪寺官署名。隋代始置。此后唐、宋、明、清各代均沿置。掌礼仪宾客赞导等事。《旧唐书·职官志》:“鸿胪寺: (周曰大行人,秦曰典客,汉景帝曰大行,武帝曰大鸿胪。梁置12卿,鸿胪为冬卿,去大字,署为寺。后周曰宾部,隋曰鸿胪寺。龙朔改为同文寺,光宅曰司宾寺,神龙复也。) 卿1员,(从三品); 少卿2人,(从四品上); 卿之职,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以率其官属,供其职务。少卿为之贰。凡四方夷狄君长朝见者,辨其等位,以宾待之。凡二王后及夷狄君长之子袭官爵者,皆辨其嫡庶,详其可否。若诸蕃人酋渠有封礼命,则受册而往其国。凡天下寺观三纲,及京都大德,皆取其道德高妙、为众所推者补充,申尚书祠部。皇帝太子为五服之亲及大臣发哀临吊,则赞相焉。凡诏荆大臣,一品则卿护其丧事,二品则少卿,三品丞1人往。皆命司仪,以示礼制。丞2人,(从六品上); 主簿1人,(从七品上); 录事2人,(从九品上);府5人,史11人,亭长4人,掌固6人。丞掌判寺事,主簿掌印,勾检稽失。录事掌受事发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