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鹊华秋色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鹊华秋色图元赵孟頫作,纸本设色。清宫旧藏,画心有清高宗弘历题四则,引首也有弘历行书题“鹊华秋色” 四大字并题签,钤清内府乾隆诸鉴藏印。《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设色山水画的代表作,取材于济南郊区的鹊山和华不注山及周围景色。华不注山双峰峭立,鹊山低峦圆平,两山坐落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之上。又画泽地和河水,中间穿插杂树。村舍数间散落在秋林之间,旁有山羊,渔舟数叶荡漾在洲渚岸边,中有渔人。景色清旷而平淡,正如张雨赋诗“鹊华秋色翠可餐,耕稼陶渔在其下”。画以干淡笔墨为之,用笔松动潇洒,颇具书法意味。着色妍丽,另有一种清幽的韵致。山石、坡岸、沙渚用披麻皴或荷叶皴法,山头用青绿皴染,树木、芦荻、屋舍、人、畜等则精描细点。采用平远法构图,通过稀疏苇草的勾勒,既点明秋来霜降的季节特点,又起到连缀全图的作用,将山、林、屋、水联成一气,景致平远而不松懈。画中自识云: “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来归,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氏,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其东则鹊山也。命之曰鹊华秋色云。元贞元年十月有二。吴兴赵孟頫制。”可知此画的创作动因及时期。作者赵孟頫(1254—1322年)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号鸥波、水晶宫道人,宋宗室,吴兴 (今浙江湖州) 人,与钱选等同称“吴兴八俊”。后应召出仕新朝,官至一品,被遇五朝,名满天下。然赵毕竟是前朝宗室,在元朝为官,纵权位显赫,难免受人猜忌与讥议,故一生在内疚与矛盾中度过。赵孟頫博学多才,通晓音乐,精于鉴定,诗文俱佳,书法与绘画的造诣尤深。他提出作画要有 “古意”,力倡书法入画,同时也主张师法自然,强调 “天下云山是吾师”。为元初画坛领袖人物,影响及于元四大家乃至明清一些大家。 鹊华秋色图元·赵孟頫作。纸本设色,纵28.4厘米、横93.2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此图写山东济南郊外鹊山和华不注山及附近平原野地的秋天景色。鹊山园方,华不注山峭立,两山在平坦的原野上突起遥遥相对,秋林疏落,洲渚岸边,苇草俊秀,茅屋房舍,陆上行人往来,水中渔人作业,景色秋意甚浓,清旷平淡。用笔刚劲潇洒,笔墨情韵,干湿并施,颇具书法意味。重笔墨形式意趣,不求画面意境结构,突出主观情趣和个人风格,似在“写”画,而非“画”画。画中自识云:“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而归,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氏,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其东侧鹊山也,命之曰鹊华秋色云。元贞元年十月有二。吴兴赵孟𫗲制。”后有“赵子昂氏”一印。图中有明·钱溥、董其昌,清·曹溶等人题跋。董其昌跋云:“吴兴此图兼右丞、北苑二家画法,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宋人之雄去其犷。” 鹊华秋色图卷纸本。纵28.4公分;横93.2公分,设色画。元书画大家赵孟頫42岁绘制。描绘济南郊外的鹊山,华不注山左右。采用董源画法,以乾淡之笔出入。此图疏落有致,竹林杂树,既秀且拙,设色妍润,别具风味,当为赵得意笔。董其昌谓:“吴兴此图兼右丞北苑二家画法,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宋人之雄去其犷。”图系赵为周公谨作,公谨为当时鉴赏大家,宜赵之悉力以应也。画中有长题云:“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来归,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氏,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其东则鹊山也,命之曰鹊、华秋色云。元贞元年十有二月,吴兴赵孟頫制”。后有“赵子昂氏”一印后隔水有董其昌跋语。拖尾有杨载、范杼、钱溥、吴景运、曹溶诸人题跋,及董其昌三跋。此图颇多临本,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疑此非原迹,其说不足据。此图当经项元汴梁清标等鉴藏。《石梁宝芨初编》者录,今载台湾故宫书画录卷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