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黄土一种第四纪陆相粘土质粉砂沉积物。多呈灰黄色。富含钙质和钙质结核,呈疏松或半固结状态,有孔隙,柱状节理发育。在中国西北和华北等地有广泛分布。 黄土非层状的软质松散多孔的沉积岩。呈黄色微白,颗粒大小比较均一,粉土颗粒居多。在天然状态下比较坚实,浸水润后易崩解,并发生沉陷。在中国西北、华北、东北南部等地区广泛分布。参见“地质学”中的“黄土”。 黄土第四纪形成的、陆相淡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其质地均匀,不成层,孔隙度高,易受侵蚀,形成陡崖。黄土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10,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欧洲有德国、法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南、北美洲有阿根廷、美国和加拿大,在亚洲主要是中国、伊朗和中亚一些国家。中国的黄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及长江中、下游,面积约63万km2,在黄河中游地区尤为发育,黄土层厚达50~200m。据估计,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面积有36万km2,其中严重流失区有20万km2,每年流失的土壤约有22亿t。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