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埔条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黄埔条约Huangpu tiaoyue

中国近代史上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10月24日 (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日),法国专使剌萼尼以外交讹诈手段, 胁迫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于广州黄埔的法国军舰阿吉默特号上签定。共36款,附有 《海关税则》。它攫取了 《中英南京条约》 (除割地赔款) 和《中美望厦条约》中的全部特权,并有进一步扩大:法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 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11月 11 日,剌萼尼又迫使清政府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 准其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从此, 西方各国传教士大批涌入中国, 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

黄埔条约

即《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结束后,法国专使刺萼尼与两广总督耆英于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日(1844年10月24日)在停泊黄埔的法国阿默特号军舰上签订此约。共三十六款。附《海关税则》。内容有:法国除获英、美在中国所享利益外,又规定“倘有中国人将法兰西礼拜堂坟地触犯毁坏,地方官照例严加拘惩”。两方各国传教士可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自由传教,清政府有保护教堂义务。

黄埔条约

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10月24日清两广总督耆英与法国专使刺萼尼在广州黄埔签订。法国除取得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等特权外,还取得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清政府有保护教堂义务的特权。

黄埔条约

即《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结束后,法国派遣刺萼尼为专使,于1844年8月到达中国进行讹诈。同年10月24日胁迫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广州黄埔签订。共36款,附有《海关税则》。法国除获得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外,还取得了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的权利,并规定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不久,法国又强迫清政府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准许他们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