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59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孙中山在苏联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1924年6月16日创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通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国民党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设党代表和政治部是中国军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先后有熊雄等共产党员,参加军校的领导和教学工作。军校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采用苏联和世界最新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进行讲授和训练,并随时参加实战,培养既善于作政治工作又能指挥作战的革命军官。自1924年军校成立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共有五期学生毕业,计7300余人,成为平定商团及杨刘、东征、北伐的骨干。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战斗精神;官兵团结,遵守纪律,热爱民众的优良作风,被誉为“黄埔精神”,在我国和世界军事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为适应革命的需要,先后在潮州、南宁、长沙、武汉等地设四所分校。但校长蒋介石,利用职权排挤共产党人,并于1927年4月18日在黄埔军校进行“反共清党”,杀害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政治教官萧楚女等著名共产党员,还逮捕共产党员及革命师生400余人。从此黄埔军校变质为反革命军事学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