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400 黄筌约903—965字叔要,五代后蜀画家。成都(今属四川)人。在蜀授翰林院待诏,权院事,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蜀亡归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幼有画性,长负奇能,十七岁便为前蜀画院待诏。竹石花雀师刁光胤,人物、龙水、松石师孙位;山水竹树师李异;鹤师薛稷,资诸家之善,遂成一家法。所写禽鸟,骨肉兼备,形象丰满。画花妙于赋色,勾勒精细,殆不见墨迹,而以轻色染成,谓之 “写生”。与江南徐熙并称“徐黄异体”,黄多绘宫中异卉珍禽,徐多写江湖间汀花小鸟,时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评,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流派。筌及其子居寀等的作品格诗合帝王审美需要,遂成为宋初翰林图画院取舍作品之尺度。即后称之“院体”者。此画风统治北宋画坛达百年,对北宋初期花鸟画的发展影响甚大。传世画迹有《写生珍禽图》(有专条)。 黄筌约903—965五代后蜀画家,字要叔,成都人。历任前蜀、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不久病逝。善人物、花鸟,尤以花鸟著称,广取博采,自成一家。他的花鸟画多取材于宫廷中的珍禽瑞鸟,奇花怪石。用笔纤细,几不见墨痕,但以轻色染成,显得清新富丽。后人把他与徐熙并称“徐黄”。因其画风与徐熙的疏放作风不同,故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论。二人为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的创始人。今存黄筌的作品《写生珍禽》(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为课子的画稿。 黄筌约903~965五代画家。字要叔,成都人。幼有画性,17岁以绘画得名。拜入蜀避乱的中原著名画家刁光胤学竹石花鸟,向孙立学松石墨竹,又向蜀中名画家李升学山水竹树。兼采众长,善于写生,独创一格,为当时画坛中的佼佼者。绘画技艺十分全面,花鸟、虫草、山水、人物无所不能,尤以花鸟、虫草最为驰名。绘画形神高妙,格调富丽,作品多以宫廷中的异卉珍禽为题材,画禽羽毛丰满,画花勾勒精细,善于着色,适应宫廷需要,成为翰林图画院取舍作品的标准,形成一大流派。与其两个儿子和兄弟均入翰林图画院掌管画院。从五代至宋初绘画创作长达半个世纪,其黄体流派影响很大。传世之作有 《写生珍禽图》。前蜀、后蜀时,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人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黄筌五代后蜀画家。约903年生,965年去世。四川成都人。与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的两大流派。901~903年间师刁光胤学花鸟,944年画6鹤于偏殿壁上。作有《写生真禽图》卷(41.5cm×70cm)。《宣和画谱》著录作品349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