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乞巧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乞巧古代风俗。《西京杂记》: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瑜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蟢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开元天宝遗事》载,每至七月七日,玄宗与贵妃在华清宫游宴,宫女辈陈瓜果酒馔于庭,求恩于牵牛织女星。又捉蜘蛛于盒,次日看结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宫中还结乞巧楼,供嫔妃穿针乞巧。民间亦效之。王勃有《七夕赋》,柳宗元有《乞巧文》。崔颢《七夕》曰:“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权德舆《七夕见与诸孙题乞巧文》曰: “外孙争乞巧,内子共题文。” 《东京梦华录》、《梦梁录》对宋汴京的乞巧,记之颇详。 乞巧旧时民间风俗,妇女于阴历七月七日夜间向织女星祝拜,以求吉利。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输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云:“七月七日许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而绣针投之则浮。则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马兽影者,有成鞋及剪水茄影者,谓之乞得巧。”乞巧的活动在宫廷中也盛行?《宫词》云: “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乞巧朝鲜族妇女的民间风俗。阴历7月初7日晚上,妇女们向织女星乞求针线活的智巧。汉、满等民族也有此俗。流行东北地区。 乞巧七夕习俗。康熙十七年《莱阳县志》:“七月七日:是夕妇女设瓜果祀牛女,穿针注水为戏,谓之乞巧”。招远一带姑娘们对坐在牛郎织女像前,对拍手掌向织女乞巧。边拍边唱:“一拍巴掌一月一,姐姐教我纳鞋底;二拍巴掌二月二,姐姐教我绣花裙;三拍巴掌三月三,姐姐教我种菜园;四拍巴掌四月四,姐姐教我学织布;……”一直拍至十二月为止。谓之“请七姐姐”。单县等地少女们三五成群,着新衣,陈瓜果、化妆品,设香案于庭前月下,祭拜七姐姐。年长者给每人一根针、七根线。穿针乞巧。歌曰:“爬东墙,望西海,王母娘娘送巧来。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只图你七十二遍好手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