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遵宪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68 黄遵宪1848—1905

近代诗人、外交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县市)人。光绪二年中举,当年以参赞衔随首任使日大臣何如璋出使日本,后历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使馆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等职,是我国著名的早期外交官员。后调回国内,任江南洋务局总办、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湖南按察使,积极参与维新变法活动,主持筹办《时务报》、《湘报》、时务学堂、南学会等。光绪二十四年,任出使日本大臣,未到任而戊戌政变发生,在上海遭软禁,被解职放归。乡居期间,与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取得联系,继续鼓吹维新思想,积极参加“诗界革命”。其诗眼界开阔,内容充实,引入海外的新理新事,而又努力使新内容与旧形式谐和,被誉为“能以旧格调运新理想”的“新派诗”。所作各体兼长,尤擅五七古长篇,多纪写当时史事,有“晚清诗史”之称,咏写甲午中日战争的 《悲平壤》、《哀旅顺》、《台湾行》等纪事诗传诵尤广。他还积极尝试诗体革新,开创通俗体歌词“新体诗”,在辛亥革命前后颇为流行,在中国音乐史、歌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与创造性极强的诗人金和并称,号“晚清两大家”;又与夏曾佑、蒋智由并称,被誉为“近世诗界三杰”。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和《日本杂事诗》。今人有点校本《人境庐诗草笺注》、《人境庐集外诗》、《日本杂事诗广注》。另有《人境庐杂文钞》(见《文献》杂志)、《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 (日本早稻田大学出版)。


138 黄遵宪1848—1905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 (今梅县) 人。光绪举人。光绪三年(1877)任驻日本公使馆参赞,向日本介绍中国文化,并研究日本文学和历史。1882年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尽力保护在美华人利益。后相继任驻英公使馆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等职。1894年回国后,任江宁洋务局总办,参加上海强学会,结识康有为,“朝夕过从,无所不语”。上海强学会被封禁后,与汪康年共同创办《时务报》。1897年以长宝盐法道署湖南按察使,襄助巡抚陈宝箴在湖南推行新政,并任《湘学报》督办,参与筹办湖南时务学堂、南学会,聘梁启超主持时务学堂。戊戌政变时,因参与维新运动遭弹劾,后经疏解回乡闲居。其政治思想受西方资产阶级观点影响较深,以富国强族为宗旨,主张改良中国政治,仿效日本明治维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和地方自治制度,强调“合群”、“开民智”,“君权”、“民权”两得其平,贤、杀、刑、赏与众共之等。著作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人境庐诗草》等。


150 黄遵宪1848—1905

诗人,报刊活动家。字公度,1896年与汪康年、梁启超创办《时务报》作为改良派的机关报,大力宣传维新变法。该报发行至1万多份,在知识界引起反响。1902年以后,他与在日本的梁启超恢复通讯联系,对梁在日本办的《新民丛报》、《新小说报》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寄去作品发表。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黄遵宪1848—1905Huang Zunxian

近代诗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出身于大商人家庭。早年读书仕进,关心时务,有“别创诗界”之志。1876年中举,次年出国,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受日本明治维新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思想、文化影响,主张维新变法。1895年回国后,参加改良派政治活动,成为变法维新活动的重要人物。变法失败后辞职还乡。黄遵宪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中最有成就的诗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他反对诗坛的拟古主义风尚,提出“我手写我口”,主张写诗要为事而作,表现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现存诗1000余首,题材广泛,政治倾向鲜明。内容多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腐败,批判封建思想文化,表达变法心愿和改良主张,还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及新事物、新文化、新思想、新情感,有“诗史”之称。他在诗歌形式上也勇于创新,基本上摆脱了旧格律的束缚,又保持了应有的韵律和节奏,笔法散文化。善于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思想和事物,诗歌风格多样化。以新词语、方言俗语入诗,无生硬牵强之感。但典故堆砌过多,有些诗显得生涩艰僻。诗集为《人境庐诗草》、《日本杂诗》、《人境庐集外诗辑》。

黄遵宪1848—1905Huangzunxian

近代改良主义者、外交家、诗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生于1848年4月27日(道光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举人出身。1877年被任命为驻日本公使馆参赞,他潜心探讨日本明治维新致强之路,与日本知识界交游甚广,对中日文化交流颇多贡献。1882年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1889年任驻英使馆二等参赞,1891年任新加坡总领事。他关心海外华侨,要求颁布保护华侨的规定以保护其利益。1894年归国,次年参加强学会,结识康有为,出资参与创办《时务报》。1897年以长宝盐法道署湖南按察使,襄助湖南巡抚陈宝箴办新政,并任《湘学报》督办,参与时务学堂和南学会的创办工作。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遭弹劾,返乡闲居,仍不忘国家民族安危。他诗作甚丰,为近代著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近代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1905年3月28日(光绪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三日)病逝于故乡梅县。著作有《日本国》、《日本杂事诗》、《人境庐诗草》等。


黄遵宪1848—1905Huangzunxian

清末诗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出身于历代经营典当的大商人家庭。黄遵宪光绪二年秋(1876)中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后官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参加戊戌变法,奉命出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罢归。在文学思想上,黄遵宪鄙视拟古主义诗风,主张从自己的时代和生活中去找寻诗的源泉。黄遵宪也认识到诗歌对于现实的反作用。曾说: “诗虽小道,然欧洲诗人出其鼓吹文明之笔,竟有左右世界之力。”(《与丘菽园书》)针对古典诗歌格律过严, 主张吸收散文特点和句法来写诗。黄遵宪还是白话文的早期提倡者之一。黄遵宪现存诗1000余首。诗是黄遵宪的“余事”,但却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黄遵宪的诗往往反映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呼吁人们维新救国。主要包括下列内容:❶表现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歌颂爱国将领、批判投降派丧师辱国行为。
❷批判封建文化和封建顽固派,抒发维新变法,振兴中华的愿望。
❸描写海外风物的诗篇。黄遵宪的诗敢于创新,善于状物写事,善于吸收和运用散文特点来写诗。黄遵宪的思想和创作都存在着严重的局限,他仇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不敢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力图用改良来代替革命。主张在保存封建主义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他的爱国主义有时亦表现为大国主义。著作作者自定的有 《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后人整理出版的有《人境庐集外诗辑》(1960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 (1968年日本早稻田大学东洋文学研究所出版)。

黄遵宪

清末诗人。历任驻日参赞等。论诗主张于“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我手写我口”,“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为我之诗”。其所作,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及新的思想文化,开辟了诗歌史上从来未有的广阔领域。又以系统具体地记录近代史上重大事件著名,五光十色,宏深博大,有“诗史”之称。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参见“哲学”中的“黄遵宪”。


黄遵宪1848—1905

字公度,清末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曾任驻日使馆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1895年参加上海强学会,创办《时务报》。1897年在湖南参与创办南学会。主张变法图强,效法日本明治维新。著有《人境庐诗草》等。参见“文学”中的“黄遵宪”。

黄遵宪1848—1905

近代诗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出身于历代经营典当的大商人家庭。少年时正逢太平天国起义和英法联军入侵等重大历史事件。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内忧外患使他逐渐滋生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思想。1876年黄遵宪考中举人,同年12月随同乡何如璋去日本任参赞。在日本受到明治维新的影响主张变法,向西方学习。回国后参加变法运动。戊戌政变发生后遭到缉拿,由于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和日本公使的干预,清政府允许黄遵宪辞职还乡。此后他与逃亡日本的梁启超继续建立联系,并在家乡兴办教育事业至逝世。黄遵宪的文学思想主张不要迷信古人,反对拟古主义,认为要从自己的时代和生活中去寻找诗的源泉。黄遵宪的著作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人境庐诗草》等。

黄遵宪1848~1905

近代政治家、诗人。字公度,号东海公,又号人境庐主人。嘉应州 (今广东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曾先后出使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任使馆参赞、总领事等职。中日甲午战后,奉调回国,积极参加变法维新活动,与梁启超一起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主张。后任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又在湖南厉行新法。为维新运动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戊戌变法失败后,罢官归故里,卒于家。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等。论诗主张“我手写我口”,反对复古,要求诗歌通过诗人的真实情感反映其所处的时代,通过“知今”、“阅世”表现“古人未有之境,未辟之境”。为“诗界革命”重要倡导人之一。其许题材广泛,境界广阔,或写新生事物,或记历史事件,或抒爱国情怀,如《今别离》、《冯将军歌》、《军中歌》等。其吟咏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一系列诗作,被人誉为“诗史”。艺术上亦能突破传统束缚,勇于创新,“不名一格,不专一体”,形式多变,语言新异,意境新奇。有时用典过多,则为其诗之失。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