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2.商品粮生产基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商品粮生产基地

(1)太湖地区商品粮生产基地。太湖农业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比较早,粮食生产水平较高,是全省、全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70年代以来,通过兴修农田水利,增加物质和资金投入,依靠科技进步,粮食产量及其商品率均居全省前列。据1950—1984年的34年统计,粮食总产年平均递增4.6%。50年代平均每年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33.5万吨;60年代交售140万吨;70年代交售151.06万吨。1985年后,乡镇工业蓬勃发展,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务农劳动力向工业转移,自耗粮食相应增加,粮食商品率逐年下降。
(2)里下河地区商品粮生产基地。历史上里下河农区粮食产量一直较低。60年代初,水稻亩产不到100公斤,复种指数只有140%上下,粮食的商品率仅14%左右。通过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实现沤改旱,由单一的水稻发展到多种作物水旱轮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1975年粮食总产达到325万吨。70年代平均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60万~85万吨;80年代增加到150万吨。
(3)淮北地区商品粮生产基地。淮北地区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旱改水”,扩种绿肥,扩大水稻。1956年,先在湖荡地区试种水稻,后在花碱地上试行种稻洗碱,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使淮北农区粮食大幅度增长。70年代,年平均粮食总产达到440万吨,比60年代增长79.6%;80年代859万吨,比70年代增长95.2%。1981—1985年,向国家交售粮食1 123万吨,占全省商品粮的31.3%,成为江苏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为扶持商品粮基地县建设,1983—1992年,国家共投资(不含地方) 6 320万元,建成商品粮基地县(市)22个,占全省县(市、区)的33.8%。1991年,商品粮基地县(市)粮食总产达1 232.5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40.6%。这些县(市)的粮食商品率在40%左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