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黈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黈纩tǒukuàng悬于冕冠左右两侧的黄绵制成的小球,垂至两耳旁,寓意不欲妄听是非。汉蔡邕《独断》:“天子冕前后垂延……旁垂黈纩当耳,郊祀天地、宗祀明堂则冠之。”《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淮南子·主术训》:“故古之王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黈纩塞耳,所以掩聪,天子外屏所以自障。”《文选·张衡〈东京赋〉》:“夫君人者,黈纩塞耳,车中不内顾。”三国吴薛综注:“黈纩,言以黄绵大如丸,悬冠两边,当耳,不欲妄闻不急之言也。”唐薛能《升平词》之八:“端拱乾坤内,何言黈纩垂。”白居易《骠国乐》诗:“雍羌之子舒难陀,来献南音奉正朔。德宗立仗御紫庭,黈纩不塞为尔听。”宋苏轼《上初即位论治道(代吕申公)·刑政》:“人主前旒蔽明,黈纩塞耳。耳目所及,尚不敢尽,而况察人于耳目之外乎。”《元史·舆服志一》:“天子冕服:衮冕,制以漆纱,上覆曰綖,青表朱里……綖之左右,系黈纩二,系以玄紞,承以玉瑱,纩色黄,络以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