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黑潮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黑潮heichao

北太平洋西面的一支暖流。它是太平洋北赤道流的延续部分。一般把沿着台湾东岸、琉球群岛、日本海岸至35°N这一段的海流称为黑潮。从35°N附近离开海岸向东流,到160°E附近,称为黑潮续流(黑潮延续体)。在160°E以东散开的海流,称为北太平洋流。因此,广义的黑潮,即黑潮流系是由吕宋海流、狭义的黑潮、黑潮延续体和北太平洋流组成。由于黑潮来源于信风流,故其温度和盐度都较高,夏季台湾东侧水温有时高达30℃,到日本南部也可达27~28℃。冬季在台湾外海为22~23℃,在日本南部也有20℃,盐度在180~200米深度上达到最大值,为34.8~35.0‰。黑潮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具有很高的水色和很大的透明度。黑潮是斜压性很强的地转流,表面最窄处约150公里,流的厚度最大可达3000米左右,表面流速最强为200厘米/秒。流量可达到65×1063/秒,成为近岸水系和大洋水系之间的边界,成为北太平洋副热带总环流系统中的西部边界流。黑潮进入东海后,紧贴着大陆架边缘流向东北,这支水温高的暖流对我国的渔业和气候均有很大影响。黑潮中的台湾暖流,在台湾东北海域分出一支海流沿闽浙外海北上,一直可达长江口外31°N (123°E)附近。它在舟山群岛附近与长江径流所形成的沿岸水相交汇,形成明显的锋面,当地渔民称为“流隔”,是著名的舟山渔场。黑潮分支的黄海暖流在北黄海转折,然后通过渤海海峡(主要是海峡北部的老铁山水道)进入渤海,给渤海带来了高温、高盐的外海水,对渤海水的更新起着重要的作用。黄海暖流在冬季较强,夏季较弱,甚至消失。由于这支暖流在冬季存在,使秦皇岛和葫芦岛等成为我国著名的不冻港。

黑潮

见“地理”中的“黑潮”。


黑潮Black Current

又称“台湾暖流”或“日本暖流”。为北赤道暖流由菲律宾群岛附近向北转向的延续。12°—14°N到巴士海峡段为黑潮源地。自源地北上入东海,沿东海大陆坡流向东北到30°N附近,称东海暖流。然后分为两支:一支进入黄海和日本海,分别称为黄海暖流和对马暖流;另一支,即主支,经吐噶喇海峡流入日本南部海域,到达35°N附近之后,东流至160°E附近,全长6000公里,是世界著名暖流。黑潮因水体颜色蓝黑而得名。主流最大流速每昼夜达60—90km,流量约为长江流量的20倍。在日本沿岸受盛行西风吹拂折向东流,变为北太平洋暖流。

黑潮Kuroshio current

又称日本暖流,中国又称之为台湾暖流。由北赤道海流在菲律宾海域向北转向而成。主流沿台湾东岸、琉球群岛西侧流向日本东岸,在40°N附近再折向东去成为北太平洋暖流。主流中有一个分支可进入东海、黄海,盛夏时可进入渤海。在台湾以东海域,黑潮宽100~200 km,厚约200 m,流速最大时每昼夜60~90 km。水面温度夏季为29℃,冬季为20℃。黑潮是北太平洋海流的主干,对该海区的气候具有重大影响。

黑潮

世界大洋中著名的强大海流之一。因其水色深蓝,故名黑潮。是太平洋北赤道海流在菲律宾吕宋岛附近折向东北的延续,源地位于中国台湾岛东南和巴士海峡以东海域。通常,将从中国台湾岛东南至北纬35°处这一段海流称为黑潮。黑潮具有流速快、流量大、流幅窄、延伸深远、高温、高盐等特点。黑潮受地形的影响,各地的流幅、流速和流量均不相同。一般地说,黑潮的流速为0.51~1.02 m/s,最大达1.02~2.57 m/s,厚度400 m左右,流量为(30~40)×106 m3/s。在东海,黑潮流速为1.02~1.54 m/s,平均流量为35×106 m3/s,大约相当于中国长江年平均径流量的1000倍。黑潮的水温较高,水面温度夏季达29℃,冬季为20℃,由南向北递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