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
黟县始建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生活雏形据说取自黟县,在黟县陶氏聚居的赤岭村,按《陶氏宗谱》谱系陶渊明为三世祖。黟县自古交通闭塞,1956年后炸开桃源古洞,才有了第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进入桃源古洞,沿着横江(新安江上游)上行,旧时确是桃花遍布,前行约数里,便到黟县盆地。
黟县至今保存了3500多栋清代以前的古建筑。众多的古村落中,最闻名的莫过于西递、宏村,以及电影《菊豆》里的南屏村等。这些古村落拥有旧时大户的共同点:整个建筑体系封闭内敛,拒绝外人、远离市井,无意迎纳四方,让人欣羡又有些无来由的畏惧。
黟县位于“中国第一奇山”——黄山的西南麓,距离黄山市区(屯溪)53公里,距黄山区(太平)76公里,北邻九华山,南靠齐云山,是黄山市下属的一个县,也是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黟县因黟山(黄山的古称)而得名。境内连绵的群峰与黄山联为一体,在历史上曾阻碍了古黟与外部世界的交往,造就了黟县“世外桃源”般的生态环境。由于历史上交通闭塞,黟县自古以来极少受到战争劫难,16世纪徽商鼎盛,为这里留下了4000多幢建筑精巧、风格明朗的古民居,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东方文明的缩影”、“东方古建筑的艺术宝库”。
黟县境内的古民居星罗棋布,古民居、古祠堂、古桥、古三雕(砖、木、石)、古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众多,至今仍存有保护完整的古民居3600幢,为皖南之首,素有“明清民居博物馆”之称。这些古民居大多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黟县的古风、古俗、古趣别具一格。“舞火龙”、“舞香龙”、“抬阁”、“跳钟馗”等节日活动精彩纷呈,“抛绣球”、“哭嫁”、“背新娘”等民俗妙趣横生,还有高雅别致的徽州茶道、宋祠堂会等也都丰富多彩。
黟县正宗的徽菜有“青炖石鸡”、“风烧牡丹”、“火腿甲鱼”等。黟县的街头烧烤别具特色,尤其是烤年糕和臭豆腐,蘸上地道的辣酱,味道非同一般。产于黔县宏潭乡的宏潭豆腐乳更是别有风味。
黟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7℃。“梅雨”期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梅期平均2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