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鼓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29 鼓词明、清时流行于北方的一种说唱形式。由元代词话发展而来。演出时,多由表演者自击鼓板。近人徐珂《清稗类钞》称,清代“唱鼓词者小鼓一具,配以三弦”,伴奏有了发展。明末清初贾凫西作有《木皮散人鼓词》,稍后又有归庄的《万古愁》鼓词、蒲松龄的《东郭外传》鼓词等。早期鼓词大多说唱长篇故事,如《三国志》、《水浒传》、《杨家将》之类,一部书连说数日,对城市流动听众很不适应。清中叶以后,兴起说“段儿书”,即“摘唱”其精采片段,长书短说。久之,遂衍成专说短篇或长、短兼擅之“大鼓书”,如清末的子弟书、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山东大鼓、东北大鼓等。 鼓词明清时流行于我国北方的曲艺形式。明末清初就已有专门的鼓词作家。唱鼓词一般由二人演唱,有时也有一个人的,只用小鼓、三弦伴奏。一说鼓词即鼓书,为大鼓的旧称。也有人认为,鼓词就是元明期间流行的词话,或者是词话的直接发展。 鼓词说唱文学。又称“鼓儿词”、“鼓子词”。以鼓伴唱,敷演故事。宋时已有,清以后多在北方流行。 鼓词明朝时期流行于中国北方诸省的讲唱曲艺称为鼓词。因表演者多自击鼓、板说唱而得名。与弹词一样,是从元代的词话发展而来的。明末清初的贾凫西,有自编自唱的 《木皮散文鼓词》; 同时,还有归庄的 《万古愁》 鼓词; 蒲松龄的 《东郭外传》 鼓儿词等。内容大都为金戈铁马、国家兴亡的长篇故事。中小规模的,从一、二本到十本左右的也不少,这些大多是讲唱风月故事的。清代中叶以后,取大部头鼓词的精彩片断 “插唱” 的风气渐盛,便有人专写这种供 “插唱” 的短篇鼓词。山东一带的民间,就流行一种演唱短篇故事的小型鼓词,叫 “段儿书”。清代的八旗子弟以及清末兴起的大鼓书,是受 “段儿书” 的影响发展起来的。鼓词,现亦作为说唱长短节目的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山东大鼓、东北大鼓等诸多曲种唱词的泛称。 鼓词明朝时期流行于中国北方诸省的讲唱曲艺称为鼓词。因表演者多自击鼓、板说唱而得名。与弹词一样,是从元代的词话发展而来的。明末清初的贾凫西,有自编自唱的《木皮散文鼓词》; 同时,还有归庄的《万古愁》鼓词; 蒲松龄的《东郭外传》鼓词等。内容大都为金戈铁马、国家兴亡的长篇故事。中小规模的,从一、二本到十本左右的也不少,这些大多是讲唱风月故事的。清代中叶以后,取大部头鼓词的精彩片断“插唱”的风气渐盛,便有人专写这种供“插唱”的短篇鼓词。山东一带的民间,就流行一种演唱短篇故事的小型鼓词,叫“段儿书”。清代的八旗子弟以及清末兴起的大鼓书,是受“段儿书” 的影响发展起来的。鼓词,现亦作为说唱长短节目的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山东大鼓、东北大鼓等诸多曲艺唱词的泛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