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川胡氏宗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龙川胡氏宗祠龙川胡氏宗祠为国务院1988年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坐落于绩溪县城东12公里的大坑口村,初建于宋代。明代嘉靖年间,兵部尚书胡宗宪对祠堂进行了一次大修缮,因此建筑多具明代风格,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再次重修,仍保持了明代徽派的雕刻艺术风格,粗犷淳朴,是徽派古建筑砖木石雕艺术的宝贵遗产,有“木雕艺术万堂”之美称。 龙川胡氏宗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东北大坑口村(古龙川村),登源河西岸。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三进七开间,建筑面积1564平方米。前进为宽22米、高10.5米的重檐八角门楼,前后各有6根石柱、5根月梁、4根方梁,雕九龙戏珠、九狮滚球、仕女饮宴、舞女百戏等图案。门楼后天井为东西两廊,由20根1尺见方石柱擎起20根巨大月梁构成。中进为祠堂正厅,由14根围长166厘米的银杏圆柱擎托19根冬瓜梁构成,梁及梁托雕有龙凤狮虎和彩云,挂灯梁勾精雕动植物图案。正厅两侧各10扇高达3米多的落地窗门,上截为镂空花格,下截是平板花雕荷塘景色,刀法极工,栩栩如生。正厅上首现存有12扇落地窗门,雕刻画面均以表现梅花鹿场景为主,陪衬有山水花草。后进现存32扇落地窗门,皆为花瓶浮雕或线雕。一扇一瓶,形状、纹饰、图案各不相同,巧夺天工,堪称徽派建筑艺术珍品。龙川胡氏为当地大姓。明成化、嘉靖年间出过两榜进士胡富、胡宗宪。胡富官至户部尚书,胡宗宪官至兵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地位显赫,故其宗祠亦沾恩荣,今村中尚有“奕世尚书坊”。 龙川胡氏宗祠位于绩溪县嬴州乡大坑口村,是明成化进士、户部尚书胡富及嘉靖进士、兵部尚书胡宗宪的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建筑面积1146平方米。前有约100平方米的广场,其地面、阶墀、栏杆全用花岗石砌成。宗祠门楼和额枋雕有“九狮滚球”、“九龙戏珠”、“仕女饮宴”、“舞女百戏”等图。正厅是家族举行祭典的场所,由14根围粗1.66米木圆柱托架19根冬瓜梁构成。枋、额、平盘斗、雀替、轩顶、云板、斗拱等均雕缕成空,有人物戏文、龙凤呈祥、走兽、鱼虫等多样纹饰,图案精美,雕工细致。正厅两侧高约4米的落地窗户数十幅,均刻有莲叶、荷花,组成绝妙的莲花画卷,堪称一绝。该祠被誉为“徽派木雕艺术的宝库”,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胡氏宗祠在安徽省绩溪瀛洲乡。因当地古名龙川,故名。始建于宋代,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胡宗先复大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再次大修,但仍具有明代建筑风格。宗祠占地面积114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三进七间,由影壁、平台、门楼、庭院、廊庑、祭堂、厢房、寝室、特祭祠等组成。前进为高大门楼,重檐歇山式,由28根立柱和33根月梁构架结构,门楼后为12根方石柱的回廊。中进为正门,由14根直径166厘米的巨型圆柱和21根大小梁组成。后进为寝室。宗祠集徽派木、砖、石雕刻及彩绘之大成,尤以木雕技艺最为精湛,梁枋、斗拱、博风、雀替、枫拱、驮峰、隔扇和柱础上,皆有精美雕刻,内容或人物故事,或鱼虫鸟兽,或云雷如意,被称誉为“木雕博物馆”。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