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龙洞位于拱桥下界村。石灰岩溶洞,全长约7000米。洞外群山环峙,林木葱郁。洞内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洞径曲幽,宽敞处可容纳千人,狭隘处仅可只身匐匍而入。有清冽泉水汩汩流于地下河。石壁上有历代游人题记。洞景幽奇独特,名闻闽南。 龙洞位于临武县花塘乡石门村。明地理学家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载: “洞门东南向,一入即见百柱千门,悬列其中……穿列柱而入,众柱分列,复回环成洞,玲珑宛转,如曲房邃阁,列户分窗,无不透明聚隙,八窗掩映。从来所历诸洞,有此屈折者,无此明爽; 有此宏丽者,无此玲珑。即此,已足压倒众奇矣。”洞深500米处水潭中有两条天然石龙,中有石珠一颗,弯曲盘转,恰似二龙戏珠。其他景点有七仙下凡、观音坐殿、水底龙宫等。洞口常有云雾缭绕。“龙洞烟云” 为旧临武八景之一。龙洞不远的铺下村有一口60多亩的大水潭,名龙泉潭。墨绿色的潭水,深不可测。潭周群山环绕,树木苍翠。 龙洞在济南市东南方约15公里处的龙洞山。亦称禹登山,相传夏禹曾登山起蛰龙治水而得名。龙洞作为山水名胜,历史久远。南北朝时,已有人在此雕刻佛像。现洞内尚存有东魏、隋、唐至元代的浮雕塑像。位于西峰悬崖之上;下临深谷。洞口高约8尺,阔4尺,洞门两侧镌有对联:“真气森歕薄,神功接混茫”。洞门内高爽如殿堂,洞壁雕有高逾4米的石刻造像。是济南地区目前所存的最古老也较为完整的摩崖造像,为东魏天平四年(公元537年)和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建造,艺术风格各异。洞东西相通,深幽回曲,透山约里许。以明灯探路可入游。洞内深邃幽奥,忽敛忽舒,怪石倒挂,水出壁隙。相传为龙藏之所,旧时乡人常来此祈雨。洞周围山势奇特,危峰壁立,巉岩横出,峭壁上下直立,蔚为壮观。因地质构造特殊,此处有谷地多、岩洞多之独特自然景观。谷侧峭壁垂直,谷底蜿蜒曲折,绵亘数里,撼人心弦。洞分三层,高层距谷底近100米,洞小而深,悬吊方能探险;中层于峭壁中间,为东西两个龙洞。低层在老君崖下,为天然落水洞。各处崖壁、山脚、溪边,尚有历代造像、题名、铭文等约十余种。龙洞东崖的鹫栖岩巅有宋政和六年(1116年)所建报恩塔,为七级,石筑,塔下有佛龛、碑记。为佛家弟子祀其先师舍利之处。锦屏岩层峦迭𪩩,峥嵘突兀,春日山花烂漫,灿若锦绣,“锦屏春晓”为历下八景之首。龙洞山水之美,元代张养浩曾有“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的赞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