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主要经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一)主要经验

1. 制定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政策要符合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1949—1957年的“私有、私养、公助”的方针和1978年以来“以户养为主”的方针,都是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而促进了畜牧业持续稳步发展。1958—1978年间,由于未正确执行“私养为主,公养为辅,公养私养并举”的方针,脱离实际的片面强调公养,结果是集体养猪比例愈高,全省人均消费肉食水平愈低。1956—1979年,全省集体养猪占猪群比重在5%以下的有8年,占10%以上的有5年。1960年和1966年分别占到15.8%和15.9%,同期全省人均肉食消费1.4公斤和3.2公斤,是历史最低年份。
2. 不能剥夺农民养畜利益。贵州“大养特养其猪”年代平调农民的猪,侵犯农民利益,导致养猪业萎缩。商业收购也是如此。1953年收购肥猪占出栏数的5.3%,1957年占37.5%,1979年占40.6%,低价强购使农民不愿多养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营收购逐渐退缩,到1990年只占7.6%。这段时间养猪量则是持续上升的。另外长期以来商业收购定价,把毛猪收购价定在猪粮比1:3左右的水平上,通过价格转移农民的养畜利益,结果是导致畜牧业徘徊。
3. 粮多并不等于猪多。改革开放以来,1979—1990年全省粮食增长7.9%,每年平均递增0.6%,人均粮食从241.6公斤下降到212.6公斤;同期生猪增长72.1%,每年平均递增4.6%,人均猪羊肉从8.4公斤上升到22. 7公斤。粮食人均占有量逐年下降,而猪肉大幅度增长,说明了粮多不等于猪多,而市场畜产品的放开是多养畜的主要动因。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