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书书信。有辞命、议论二体。三代以上此体少见。至春秋列国大夫相与往来,始盛。《左传·昭公六年》: “叔向使诒,子产书。” 清王兆芳《文体通释》 以为: “书者,箸也,箸文简牍,以通语也。主于箸写事情,拟用唔语”。传世名篇有司马迁《报任安书》、吴均《与朱元思书》等。此外,古代皇帝的诏书亦称书。《汉书》: “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无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 书文体名。古代泛指书信,也有人把臣下向皇帝奏言进辞而写的文章称“上书”或“奏书”等属“奏议”一类。刘勰《文心雕龙》云:“书者,舒也。舒布其言。”“书之为体,主言者也。”战国之前,君臣同书。秦汉立仪,始称表奏。亲朋之间的私人信件亦称书。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马援的《诫兄子严敦书》等属于书牍类。书牍类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不少有政治、学术价值的散文也采用书牍形式,如白居易的《与元九书》、韩愈的《答李翊书》、柳宗元的《与友人论文书》等。其内容极为灵活,可论政、讲道、评述人物;写法上有叙事、说理、言情。其格式一般为起首有称谓、敬辞,然后为正方文结尾有敬辞、写信人姓名及日期等。 书即“尚书”。亦称《书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