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农业 (种植业) 生产发展很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一)农业 (种植业) 生产发展很快

一是耕地面积大量增加。从新中国成立到1995年, 全省累计开荒6 059万公顷, 等于新中国成立时耕地面积的总和。开垦的这些荒地, 除补充工农业、交通建设和农民建房等各项占地外, 纯增加耕地329.7万公顷, 使全省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569.7万公顷扩大到1995年的899.5万公顷。二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迅速提高。1952年开始试办农业机械化, 经过试验、示范和推广, 到1995年全省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9 356台, 小型拖拉机44.2万台, 联合收割机13 366台, 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7.1万台, 农用载重汽车8 398辆,农用运输车11 821辆。1995年全省机耕地面积达到520.5万公顷, 占总播种面积的76.3%; 机播面积428.8万公顷, 占总播种面积的64.7%; 机械中耕面积418.1万公顷, 占总中耕面积的79.9%; 机械收获面积106.4万公顷, 占总收获面积的16.3%; 脱谷、运输机械化程度都达到90%以上, 成为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三是农田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人民政府把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放在重要位置。1949年全省灌溉面积只有12.4万公顷, 到1995年发展到109万公顷, 比1949年增长7.8倍。其中江河引水灌溉28.9万公顷,江河提水灌溉20.7万公顷, 水库、塘坝蓄水灌溉18.9万公顷; 建成大中型除涝工程1 100多处, 到1995年初步治理易涝耕地279万公顷, 占易涝面积的66.5%。建成的大量水库、灌区和井塘, 使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9.5万公顷。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7.2万公顷, 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4.7%。西部风沙干旱地区, 营造农田防护林, 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四是农业科学技术大面积应用。农作物种子已建立健全了繁育、经营体系, 做到不断更新更换良种, 到1995年主要农作物品种已更换6~7次; 玉米和高粱种子实现了杂交化。农作物病虫害和农田杂草的防治, 已由建国初期的以人工防治为主, 发展到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普遍使用药械喷洒药剂的新阶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防治效果。农田施肥, 除坚持施用农家肥, 2~3年轮施一次底肥外, 同时积极发展绿肥、菌肥和推广秸秆还田。化学肥料的使用量,由建国初期每公顷不足0.75标准公斤, 提高到1995年的242标准公斤。五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量大幅度增长。粮食产量, “一五” 时期年均产粮739.1万吨, “八五” 时期年均产粮2 418.5万吨, 比 “一五”时期增长2.3倍。亚麻, “一五” 时期年均产麻5.76万吨, “八五”时期年均产麻23.38万吨, 比 “一五”时期增长3倍。甜菜, “一五”时期年均产甜菜86.98万吨, “八五”时期年均产甜菜456.46万吨, 比 “一五”时期增长4.2倍, 蔬菜和水果产量也都有大幅度增长。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