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农村劳动力的变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一)农村劳动力的变化

1.农村劳动力在全社会劳动力中的比重由大变小。随着农业资源的全面开发, 以及从外省流入黑龙江省的人口逐步增多, 农村人口与劳动力迅速增长。1957—1975年间, 平均每年增加农村人口42.2万人,增加农村劳动力4.8万个。但是, 在此期间由于城市工业迅速发展, 大庆油田、大兴安林区和新兴矿区的先后开发, 全省非农村劳动力增长速度相当于农业劳动力增长速度的1.8倍。因此, 1975年以后, 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业生产领域, 致使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的增长趋向平缓, 而非农村人口和非农业劳动力则逐渐增长。从1990—1995年全省农村出现了非农村劳动力超过农村劳动力人数的重大变化。见表2-1-1。

表2-1-1 农村人口和劳动力

单位: 万人

年 份农村人口
(万人)
农村劳动力
(万人)
农村劳动力占
社会劳动力%
1949759.6258.9 
1952
1957
1965
1978
1980
1990
1995
802.6
914.9
1 334.6
1 762.9
1 771.3
1 862.7
1 840.9
281.6
325.5
376.1
423.0
438.5
538.2
583.5
72.9
69.2
56.8
42.2
38.4
37.7
37.9


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比重小,非农村人口和非农村劳动力比重大, 是黑龙江省的一大特点。它起到了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推动工业协调发展, 搞好农村经济, 扩大农村商品生产的作用。
2.农村劳动力资源逐年增加。1995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为640.4万人 (包括超过劳动年龄参加劳动和不足年龄参加劳动的人数), 分别比1952年、1965年和1980年增加313.9万人, 236.2万人和160.4万人; 分别增长49.0%、36.7%和25.0%。由于劳动力逐年增加, 而耕地却有减无增, 致使农村剩余和半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 农村劳动力负担人口越来越小。1980年农村每个劳动力负担人口3.55人,1985年下降到1.84人, 1990年下降到1.70人, 1995年下降到1.50人。
3.农村劳动力素质逐步提高。据1995年估算,每万个农村劳动力具有大专、高中 (含中专)、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分别为27人、1 107.0人、3 384.3人和4764.8人。比1982年12.2人、910.3人、2935.8人和4381.6人分别增长了 121.3%、21.6%、15.3%和8.7%。文盲半文盲率由1990年109.0万人,减少到1995年的80.0万人、下降15.5%。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