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号衣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号衣hàoyī

也称“号褂”。士兵、差役所穿的制服。衣上带有记号,因以为名。号衣之名唐代已有。其形制一般多作背心之式,着时罩在普通衣外。清代号衣另以颜色辨别部队编制。常见的有红背心黄边、白背心红边及白背心蓝边等。背心前后各有一圆圈,圈内有文字、番号或图案,以背心颜色或圈内的文字、番号、图案识别其部属。圆圈内书某省、某队、某营、某哨或兵、勇、亲兵等字样;如为水兵,则在衣上注明某船,以便识别。太平天国战士亦穿号衣,所佩号布均用方形,颜色用黄,前写“太平”,后写“某军圣兵”或“某衙听使”。近代工务人员如邮差、清道夫所穿的标有字号或编号的制服,也称“号衣”。唐高骈《闺怨》诗:“人世悲欢不可知,夫君初破黑山归。如今又献征南策,早晚催缝带号衣。”《英烈传》第四十八回:“王铭一一问个仔细,将六人杀了,把号衣剥将下来,交与面貌相似的六人,依照巡哨的打扮。”清姚廷遴《姚氏纪事编》引胡祖德《胡氏杂抄》:“明季兵勇,身穿大袖布衣,外披黄布背心,名曰号衣。”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各馆新兄弟盘辫红布裹头,用黄布二方缝于衣当胸背处,前方太平二字,后方某衙听使字;军中前方天朝某几年,后方圣兵二字,谓之招。”张德坚《贼情汇纂》:“(太平军)打仗必穿号衣,戴竹盔,著平头薄底红鞋……书写人统称先生,准穿长衫,著鞋袜,小馆扎黑绸包巾,无腰牌号褂。”《老残游记》第六回:“又有几个人穿着号衣,上写着‘城武县民壮’字样。”

号衣

古代兵士所穿的制服。因带有记号,故称“号衣”。唐高骈《闺怨》:“如今又献征南策,早晚催逢带号衣”。

号衣

囚服。麻制,衣长67、裤长105厘米。原旅顺刑务所,被关押者囚服。黄铁城同志捐献,现藏旅顺监狱旧址陈列馆。

号衣

清代士兵服饰。短衣窄袖紧身袄裤,小腿裹绑腿带,穿尖头鞋、草鞋,外穿镶边背心。如红白边、褐背心,或红、蓝、黄、白等色镶滚的背心,以颜色辨部属。又于胸、背部各刷一圆圈,内书 “兵勇”、“兵”、“亲兵”等字样,或书某省某营某哨等部队番号,以别部属。水兵则短衣窄袖,襟前缝某船等字样。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