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新中国成立到 “文化大革命” 开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一)新中国成立到 “文化大革命” 开始在这期间, 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在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同时, 十分重视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 先后开展了反帝反封建的阶级教育, 反帝的爱国主义教育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教育。同时, 把教育同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相结合, 同爱国增产运动相结合, 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提高农民思想觉悟的同时, 全省农村还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重点是普及中小学教育, 并在成人中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2年成立了湖南省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 推广速成识字法,组织了工农群众中的大批文盲学习。仅1956—1957年, 各县举办的乡干部脱产培训班, 全省参加学习的就达6 000余人。农村文化事业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到1956年, 全省建立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104个, 农村文化站115个。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 发掘、整理出民间艺术形式386种, 节目10 000多个。1963年以后, 全国开展学习 “乌兰牧骑”送文化下乡活动, 湖南的许多县设立了文化轻骑队, 各级文化馆、艺术馆深入到农村办点, 送文化上门。到1965年, 全省建立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121个, 公社文化站1 829个, 俱乐部 (文化室) 28 000个, 业余剧团和文化宣传队14 000个。农村文化设施的建立和完善, 群众文化生活的开展, 大大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